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训练(13)---人类地域联系

2015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训练(13)---人类地域联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9:24:39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①交通运输方式、等级的合理选择,需要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应结合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从上述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运输规模、等级。

②结合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的评价,从发展的角度,正确分析交通区位因素,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然后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以求既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又能减少工程建设量,并便于维修护养;同时科技因素是保障。 3.如何选择与评价交通线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等难关。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各交通运输方式在客运周转量中份额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铁路、航空、公路 B.公路、铁路、航空 C.航空、公路、铁路 D.铁路、公路、航空 2.在货运中主要采用了③运输方式的企业是( )

9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小 B.原材料重量重,产品价值大 C.原材料重量重,产品价值小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大

1.D 根据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图示信息可确定①②③分别为铁路、公路、航空。铁路的客运周转量占的份额下降,公路和航空所占份额增加。

2.D 高新技术产品采用航空运输,其特点是轻、薄、短、小,但是价格昂贵。

2012年12月1日,我国“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该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至此,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高铁“四纵”骨架形成,运营里程近1万千米。右图为哈大高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哈大高铁建成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解东北地区客运的压力

B.完善铁路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联系与交流 C.有利于沿线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D.实现了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对话 4.高铁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为( ) A.科技 B.社会经济水平 C.自然状况 D.规划需要

3.D 本题主要考查哈大高铁建设的意义。高铁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通行时间,完善了交通网络,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客运专线的建成,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缓解了地区的客运压力;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哈大高铁没有连接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所以不能实现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对话。 4.B 交通线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水平。 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虚线表示机动车车速等值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若d等于a,说明②路口交通压力不大 B.若d等于b,②处可能建有立交桥 C.①处的车辆密度小于③处

10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D.等值线的数值a>b>c

6.若图中虚线表示市区噪声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可能有大片居住区 B.若d等于a,则②路口绿地面积较大 C.若d等于a,则②路口可能交通拥堵 D.④处重工业布局集中 答案:B

5.B 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可知市中心和十字路口由于交通拥堵,车速慢,外环交通便利,车速快,等值线的数值c>b>a,排除D选项;若d=a,说明②路口车速低于a,车速慢,交通压力大,排除A选项;若d=b,说明②路口车速高于b,可能建有立交桥,选项B正确;①处的车速小于③处,结合生活可知车辆密度越大车速越慢,所以①处的车辆密度应大于③处,排除C选项。

6.C 若图中虚线为噪声等值线,结合实际可知,距市中心越远噪声越小。①处等值线向郊区凸,说明噪声较高,而居住区较为安静,排除A选项;若d等于a,说明②路口噪声分贝较高,而绿地能降低噪声分贝,排除B选项;④处噪声分贝较低,而重工业区噪声分贝较大,排除D选项;城市交通拥堵往往造成噪声污染,拥堵路口噪声分贝较高,C选项正确。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7.A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从图中可知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8.A 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该区段高速铁路网发达且两地距离不是很远的区段,即武汉——广州符合,而成都——上海和兰州——北京两区段距离远对民航客运业影响不大,杭州——上海距离近,在高速铁路网建成前,两地民航客运业就较弱,主要是通过公路和普通铁路运输。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11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9.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0.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9.C 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乙模式需要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因而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10.B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乙模式,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乙模式会消失,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可能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M 乙 92㎞ 高速公路、出入口 92㎞ 甲

及到起点城市(M) 的距离 公路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①交通运输方式、等级的合理选择,需要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应结合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从上述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运输规模、等级。 ②结合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的评价,从发展的角度,正确分析交通区位因素,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然后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以求既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又能减少工程建设量,并便于维修护养;同时科技因素是保障。 3.如何选择与评价交通线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