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训练(13) - 人类地域联系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管 道 优点 缺点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只能运送气态和液态物资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考点2 交通建设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显已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虽然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自 然 因 素 地形 平原 山地 水文 地质 气候 主要影响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线路应避开沼泽,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人文经济因素 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不同类型的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选址要求均不同,下面以港口、汽车站、航空港为例加以说明: 港 口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局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对其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汽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平坦开阔,位置适宜 5
数量、密度、规模受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车 站 航 空 港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外交通系统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适中的地方
考点3 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对聚落的影响 ①交通与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在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形成的区位有所不同,一个地区的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下表: 交通运输时代 帆船运输、驿道运输时代 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分布 城市多建在河流汇合处(如我国南方)、大道会合处(如我国北方) 举例 邯郸、丝绸之路上的城市、淮阴、扬州、济宁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时代 高速公路、航空运输时代 在公路、铁路枢纽以及公路、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铁路沿线出现一批城市 株洲 沿高速公路枢纽、公路沿线和航空港分布 ②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例如:湖南的株洲市是沿铁路线发展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沿交通干线形成南北狭长带状形态,浙江嘉兴市沿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说明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京杭运河沿河城市因运河淤塞,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缓慢,这说明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③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
观察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世界上一些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向下游,河流越开阔,城市也越密集。 河流功能 运输 城市区位 沿 河 设 城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河流汇合处 河口处 过河点位置 区位优势 举例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江西省赣州市 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上海、广州、加尔各河海联运便利 答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伦敦、布达佩斯、金边 (2)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
6
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2.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状况、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通达性等因素都会对商业网点的密度产生影响。(见下表) 区域 商业网点密度 成因 山区 小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伸展 平原 大 平原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区际商品流通便利、居民点多→商店众多,尤其是道路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快速、便捷地进行货物运输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时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运量 运速
水路 大 慢 铁路 较大 较快 公路 较小 短途较快 7
航空 小 快 管道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易管高考必备得分资料,祝你金榜题名!
运价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低 差 最差 投资少 较低 居中 好 投资大、占地广 较高 最好 居中 短途高 高 好 差 投资大 理 最差 最好 投资大 (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地协调使用。
空运 公路 铁路 水运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远程、量大及不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 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3) 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确定运输方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短距—公路(活物、鲜货
运 距 远距
航空 铁路 水运 小—航空(贵重、急需的)
运量 大
铁路 水运
运费
高—铁路
低—水运
2.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资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 (1)资源条件
开发需要 资源丰富 促进开发 交通运输
(2)自然条件 见“考点探究”2 交通建设区位选择(1)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5)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