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沪教版2017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
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 4、柳永《八声甘州》中使用拟人手法同时借用长江水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5、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6、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7、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词人却用“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
8、 “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的句子是“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十七、《雨霖铃》
1、《雨霖铃》交代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词中渲染分别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一种凄凉的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雨霖铃》词中写不忍离别而又不能不别,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内心痛苦的诗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 ,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4、《雨霖铃》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 《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
6. 《雨霖铃》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 《雨霖铃》词中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诗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8. 《雨霖铃》词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9. 《雨霖铃》词中表现主题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十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喻情.表达对南宋国势衰颓的担忧和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了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用典故,表达有家难归的乡思,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收复河山的报复和决心。
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达了诗人担心岁月无情北伐无期,收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十九、《踏莎行·郴州旅舍》
5 | 8
1、缘情写景,展现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4、“砌成此恨无重数”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
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无理有情,无理而妙。
二十、《苏幕遮》
1、《苏幕遮》当中,荷花触动世人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4、“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二十一、《寿阳曲·远浦帆归》
1、“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三句是一个层次,写远浦,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
2、“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这转入另一个层次,写帆归。 二十二、《声声慢》
1、《声声慢》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4、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5、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6、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7、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8、《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
6 | 8
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9、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10、《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诗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2、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不说愁之无尽,而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二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1、《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山坡羊·潼关怀古》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山坡羊·潼关怀古》点明主旨、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名句,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反映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潼关的险要,雄伟气势,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十四、《琵琶行》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
7 | 8
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说平生低沉、抑郁的感情的句子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0、《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1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二十五、《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1、《鱼我所欲也》中用过路的人的例子“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乞丐的例子“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表达了《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的意思。
2、表达作者对高位厚禄的态度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讲有人因为失去“本心”,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的句子是: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十六、《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5、《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二十七、《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引用三句词来形容做学问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借用晏殊的《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几句,说明做学问之前首先要登高远望,选定目标;
第二个境界,借用柳永《凤栖梧》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几句,说明其次必须耐得住寂寞,具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甘休的毅力;
第三个境界,借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示最终水到渠成,豁然开朗,达到了理想的彼岸。
8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