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简化版) - 图文
草林中学 HXM编写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26、生命的起源:
①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②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27、化学进化学说:
(1)生命起源: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原始地球上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 二是简单的有机小分子合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 三是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2)证据: ①米勒的实验;
②太平洋的“硫化物烟囱”; ③兴隆县的古海底“黑烟囱”。
28、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 29、生命的基本特征:
①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除代谢废物; ②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③能生长和繁殖; ④能遗传和变异。 二、生物的进化
30、生物进化证据:①生物化石;②比较解剖学。 31、生物进化历程(见后第62图“生物进化谱系树”):
(1)植物:原始生命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原始生命体→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节肢软体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草林中学 HXM编写 33、主要的两种生物进化学说(人们普遍接受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拉马克创立的“用进废退学说”,其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2)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学说,其论点是:生物在生存竞争过程中产生有利或不利变异的新个体,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34、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
①生物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内部因素; ②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外部条件。
35、人工选择:根据人类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例如:各种甘蓝、300多种犬。 三、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36、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森林消失→古猿转到地上生活,学会使用树枝、石块等物体→两足直立行走→学会制造工具,大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形成人类社会(即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37、人与类人猿(如猩猩、长臂猿等)本质区别: ①人能劳动,能在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人有语言,有思维。
38、人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如北京人)→智人。
第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
39、现代生物技术: (1)类型:
①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鱼等); ②以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为核心的细胞工程(如克隆牛、克隆猴等); ③还有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 (2)利弊:
①有利:应用广泛,带来便利,显现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②有弊: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草林中学 HXM编写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0、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应用:培育反季节花卉、蔬菜;控制温度人工培育虾、蟹的幼苗等)。
①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影响动物的活动(有昼行和夜行动物); ②水质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③每种生物都有生活的适应温度; ④空气的质量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⑤土壤的性质影响植物的生长。 (2)生物因素:
①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②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举例:共生——如根瘤菌与大豆、藻类与真菌关系。
③应用: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和寄生等关系进行生物防治(如防害虫);优点:不污染环境。
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环境影响生物:如阳光、雨水、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温度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
(2)生物适应环境:
①保护色(如雷鸟、北极熊等); ②拟态(如枯叶蝶、竹节虫等); ③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3)生物影响环境:
①绿色植物保护和改善环境; ②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等。
第二章 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43、生态系统的组成:
草林中学 HXM编写 (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2)生物部分:①生产者(绿色植物);②消费者(动物和人类);③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44、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5、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46、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47、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但有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48、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运动。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 49、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
50、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范围:地表以上100m和水面以下100m)。
(1)组成: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 (2)作用: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