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简化版) - 图文
草林中学 HXM编写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繁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一、被子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殖过程。优点: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信息。
(1)被子植物繁殖过程: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实,并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
(2)被子植物双受精:花粉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
(3)应用: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和疏花疏果等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
(4)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大部分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都是通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优点:①加快繁殖速度;②能保持植株原有的性状。 (1)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组织培养的优势:
①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实现“工厂化”生产; ②能保持原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3、生殖特点:①卵生;②体内受精。 4、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果蝇、蝇、蚊 、金龟子;大多数两栖类(蛙)等。
(2)不完全变态:在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卵→若虫(跳蝻)→成虫】。举例:蝗虫、蟋蟀、蝼蛄等。
草林中学 HXM编写 5、应用:利用雌性昆虫在繁殖期散发激素引诱雄性昆虫的习性,人工合成激素诱杀雄性害虫,破坏雌雄虫正常交尾,以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 三、 两栖动物(如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6、生殖特点:①卵生;②体外受精。 7、变态发育:卵→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幼蛙→成蛙(生活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8、生殖特点:①卵生 ;②体内受精。 9、过程:经过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10、鸟卵的结构: ①卵壳和壳膜(保护及通气作用); ②卵白(保护和营养作用); ③卵黄(营养作用); ④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11、鸟的卵细胞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构成。 12、应用:①用“人工孵化”鸡蛋模拟“自然孵卵”,提高了孵化的效率;②在“育雏”期间鸟能消灭大量的害虫。 五、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①胎生;②体内受精) 13、男性生殖系统: 结构 睾丸 输精管 附睾 精囊腺和前列腺 14、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 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 输送精子到阴茎 贮存和输送精子 产生的分泌物组成精液 草林中学 HXM编写 结构 卵巢 阴道 输卵管 子宫 功能 分泌雌性激素和产生卵细胞 精子进入和婴儿产出通道 输送卵子到子宫和受精的场所 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15、人类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280天左右)→分娩等过程。 16、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氧气与二氧化碳,养料与废物)的场所是胎盘。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 遗传 17、遗传:每种生物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的现象。
18、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大拇指等。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3)生物体的性状常由一对基因控制,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分别用大、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人双眼皮AA和单眼皮aa)。 一对基因只要有一个是显性基因就表现为显性性状(如AA或Aa都表现为双眼皮),成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能表现隐性性状(如aa表现为单眼皮)。
19、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1对与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其余22对称为常染色体。
草林中学 HXM编写 (1)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包含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 (2)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
母 父 XX X Y
XX XX XY XY (生男生女由男性决定,概率都为50%) 女儿 儿子 二、 变异
20、变异: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做变异。 (1)变异的分类:
①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导致原因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变异,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导致原因:环境因素。
(2)变异(按能否提高生物个体生存和繁殖能力)还可分:①有利变异;②不利变异;③中性变异。
21、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22、变异应用:人们对生物的变异类型进行逐代挑选、培育,获得不同的新品种。例:无子西瓜、太空南瓜和辣椒(利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的特殊环境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容易发生变异)。 三、 遗传病与优生
23、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 24、遗传病的类型:
(1)染色体遗传病: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如唐氏综合症)。 (2)基因遗传病:①显性遗传病(如结肠息肉);②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症、血友病、色盲)。
25、近亲结婚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高。禁止近亲结婚是提高人口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