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品於商品经济教案

商品於商品经济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8:03:44

228229221.doc

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这有助于弄清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了解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和货币政策也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作用及其实现形式。既要了解价值规律有激励创新和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应了解它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所具有的局限性,真正理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要求是通过自发的和自觉的两种机制,即通过计划和市场的结合来实现的。

二、基本概念

1.自然经济: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社会分工:由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劳动的分化,主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如工业、农业、商业之间的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3.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形式。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

4.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9.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0.抽象劳动:是抛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

228229221.doc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13.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出现过四种价值形式: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14.相对价值形式:价值表现的两极(如1只羊=2把石斧)之一,处在等号左端的羊,就是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其特点是,它的价值不能由羊自身直接地绝对地表现出来,相对地表现出来,而只能用另一商品相对地表现出来。相对价值形式就是通过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自己价值的商品所具有的价值形式。

15.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的对称。价值表现的两极(如1只羊=2把石斧)之一,处在等号右端的石斧,就是处在等价形式。其特点是,羊通过石斧来表现价值,就是把石斧的自然形式作为自身价值存在的形式;石斧当作等价物,并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等价形式就是以其自然形式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所具有的价值形式。

16.一般等价物:在价值表现的两极中,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都是等价物。而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在这里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这时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交换媒介,起着类似货币的作用。

17.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8.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19.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说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它反映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的比例。

20.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它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而是为使货币更便于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采取的技术上的措施。

2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所具有的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22.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不需要媒介的物物直接交换)。

23.贮藏手段:是将货币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贮藏金银在历史上曾经是货币贮藏的最重要形式。直到现在,无论私人还是国家,仍然把黄金当作最保险的贮藏手段。但是,当今更为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则是银行储蓄存款。

228229221.doc

24.支付手段:最初是指商品在赊销赊购的情况下到期用货币支付欠款,后来发展到用货币偿还债务、交税、交租、支付工资等,这些都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25.世界货币:指货币所固有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可作为购买手段、支付手段或作为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向另一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贵金属曾经是惟一能够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有了变化,少数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具有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

2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货币数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8.纸币流通规律:指流通中所需纸币的规律。这一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作基础的,它要求纸币的发行量以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金、银)的实际流通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纸币代表的金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29.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30.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倘若商品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则会导致货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的一般含义。

3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或用一句话来表述: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32.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按照社会需要将有限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即所谓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如果分配不合理,不仅社会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且会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因此,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33.市场机制:作为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统称为市场机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发挥分配社会劳动作用的惟一机制。直到当代,市场机制仍然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基础性机制。

228229221.doc

三、重点问题和答题要点 1.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

(l)什么是商品?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1)什么是商品?谁都知道,商品是对人有用的物品。虽然空气、阳光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却不是商品。原来商品不是现成就有的东西,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家庭中自己生产出来满足自己需要,或将其赠给他人供别人消费的物品,仍不是商品。可见,只有通过交换,通过市场,有用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换句话说,商品就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原因。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国家,还是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国家,商品都是财富的元素形式或细胞形式,社会财富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经济运行都以商品经济或市场关系为基础。因此,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殊运动规律的研究,都应当以对商品关系这个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关系的把握为前提,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自然也要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2)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l)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旱出现的经济形式,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所获取的产品勉强糊口。没有多少剩余。在这种情况下,既无交换的必要,也无交换的可能,经济因而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即自然经济状态。可见,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种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称。这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存在社会分工。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的生产是单一的,而需要是多方面的,由此产生相互交换的必要性。可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基础。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谁也不会无偿地把产品转让给别人,而必然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自己的产品,这样劳动产品便采取了商品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这个条件,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3)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类型的经济,其共同特征是都要同市场打交道,都离不开市场,它们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

搜索更多关于: 商品於商品经济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28229221.doc 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这有助于弄清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了解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和货币政策也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作用及其实现形式。既要了解价值规律有激励创新和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应了解它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所具有的局限性,真正理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要求是通过自发的和自觉的两种机制,即通过计划和市场的结合来实现的。 二、基本概念 1.自然经济: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社会分工:由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劳动的分化,主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如工业、农业、商业之间的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