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提取实验
实验一 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 2.掌握吸附剂活度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识中草药化学成分 二、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H)羧甲基纤维钠(CMC-Na)薄层
取羧甲基纤维素0.20g,溶于25ml水中,在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完全溶解,倒入烧杯中,加薄层层析用硅胶(颗粒度10~40μm的6.02g)。搅拌均匀30min,用玻璃棒把其薄薄地涂到玻璃板的一面,尽量保持其平整。将未粘附硅胶糊的那一面水平放在一张清洁的纸上,让其自然阴干,110℃下烘1h活化。冷后于干燥器内备用。 三、硅胶活度的测定
1.实验步骤:本实验选用两种染料的薄层层析法进行测定。分别取0.01%二甲基黄溶液、苏丹红Ⅱ的苯溶液各10μl点滴于硅胶H薄层上,再取两种溶液各10μl点滴于同一个点于同一块硅胶H薄层上。并与市面上售的标准硅胶H薄层做对比实验。以苯为展开剂,展开至薄层板的上端线,取出,观察。两种染料应明显分离,二甲基黄斑点在薄层的中间,苏丹红斑点应该爬得比二甲基黄要慢,则认为薄层板活性符合要求。 2. 实验结果:
左边的是标准硅胶H薄层,右边的是待测样品硅胶H薄层。
3. 讨论与分析:从上图可知,与标准硅胶H薄层比较,两种染料在待测硅胶H薄层的Rf值几乎相等,且现象符合薄层板活性要求,因此可判定待测薄层板活性符合要求。
样品薄层板的Rf值 标准薄层板的Rf值
同一个点上 二甲基黄溶液 0.88 0.80 不同的点 苏丹红Ⅱ的苯溶液 0.70 0.65 苏丹红Ⅱ的苯溶液 二甲基黄溶液 0.72 0.65 0.85 0.79 四、薄层层析的应用
薄层层析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于化学成分的预试、化学成分的鉴定及探索柱层分离的条件。用薄层层析进行中草药化学成分检识,可依据各类成分性质及熟知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于在薄层上展开后,可将一些杂质分离,选择性高,可使预试结果更为可靠,不仅可通过显色获知成分类型,而且可初步了解主要成分的数目及其极性大小。 1. 湖北贝母生物碱成分的TLC检识 吸附剂:硅胶CMC- Na薄层 样品:湖北贝母总生物碱氯仿溶液 展开剂:C6H5-EtoAc-NHEt2(3:4:1)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喷雾
实验现象:这个实验里我们实验室的所有人都没有做出现象出来
讨论与分析: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展开剂的配比不对,不能使样品分离开来 (2)显色剂过期,在这实验里起不了显色的作用 2. 丹参色素的TLC检识 吸附剂:硅胶G-CMc-Na板 样品:丹参乙醚提取液
展开剂:石油醚-醋酸乙酯(9:1) 记录TLC结果
样品薄层板 标准薄层板 溶质迁移距离cm 3.45 3.35 流动项迁移距离cm 4.48 4.47 Rf 0.77 0.75 讨论与分析:由于原来的展开剂组分是石油醚-醋酸乙酯(9:1),极性比例太小,爬板的现象不明显,经过尝试,把石油醚-醋酸乙酯改为3:1,增大极性成分的比例,爬板的现象变得较为明显,上图为石油醚-醋酸乙酯比例为3:1的爬板现象。此时的展开剂配比才是最佳的配比。另外,自制的样品板得到的Rf值与标准薄层板的Rf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来是比较相近的,说明自制的薄层板的活性还是可以的。
实验二 植物化学成份的鉴别方法
一、生物碱的鉴别
1.检品溶液的制备:
取粉碎的苦参样品1.98g,加蒸馏水25ml,并滴加数滴盐酸,使呈酸性。在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过滤,滤液供作以下试验。 2.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
生物碱类成分大部分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产生沉淀反应。操作如下: (1)取上备酸水浸液四份(每份1 ml左右),分别滴加碘-碘化钾﹑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若四者均有或大多有沉淀反应,表明该样品可能含有生物碱,再进行下项试验,进一步识别。
(2)取上备其余酸水浸液,加Na2CO3溶液呈碱性,置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约10ml振摇,静置后分出醚层,再用乙醚3ml,如前萃取,合并醚液。将乙醚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酸水液10ml振摇,静置分层,分出酸水液,再以酸水液5ml如前提取,合并酸水液,如此酸提液四份,分别滴加碘-碘化钾﹑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观察能否产生沉淀。 此酸水提液与以上四种试剂均(或大多)产生沉淀反应,即预示本样品含有生物碱。 (3)备注:以上(1)、(2)沉淀反应结果:若(1)项试验全呈负反应,则可确定样品中不含生物碱,不必再进行(2)项试验。 3. 实验现象: 滴加的沉淀剂 酸水浸液 酸水提取液 碘-碘化钾 棕色沉淀 澄清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 碘化汞钾试剂 奶白色沉淀 无明显沉 淀生成 碘化铋钾试剂 红橙色沉淀 无明显沉淀生成 硅钨酸试剂 灰白色沉淀 有灰白色 沉淀生成 4. 讨论与分析: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可得苦参中可能有生物碱的存在,如需确定是否有生物碱,还需进一步的实验。 二、苷类的鉴别
(一)苷的一般鉴别反应 1.检品溶液的制备:
中草药水浸液:取白芷粉末2.03g,加蒸馏水20ml 70℃水浴加热10分钟,过滤取滤液。 中草药醇浸液:取白芷粉末少许于试管,加乙醇10ml,在温水浴加热10分钟,过滤取滤液。 2.鉴别试验:
(1)?-萘酚试验(Molish)反应
取醇浸液1ml,加10%?-萘酚醇液1滴,摇匀,沿管壁缓慢加入浓H2SO4 10滴,不振摇,观察两液介面间是否出现紫红色杯(若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在过滤时应加以注意)。 (2)水解反应
取水浸液3ml于试管中,加5%HCl 1ml在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观察是否有絮状沉淀产生。 (3)碱性酒石酸铜(斐林试剂Fehling’s test solution)试验
取水浸液2ml,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乙等量混合)1ml,在沸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如产生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则行过滤,滤液中加10%HCl调成酸性,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进行水解,如有絮状沉淀则滤去。然后用10%NaOH中和,再加入斐林试剂1ml,仍置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观察是否有黄色,砖红或棕色沉淀产生?(此反应试多糖,苷类)从反应结果说明供试中草药中是否含有苷?(此试验法亦可采用同体积同浓度的中草药浸液两份,一份先经酸水解过滤碱化后,另一份再同时进行如上的还原反应,对比生成的氧化亚铜量,两份是否有差异来判断,具体方法见系统预试实验)。 3. 实验现象:
反应 现象 4. 讨论与分析:
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出,各个鉴定试验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白芷含有苷。 (二)蒽苷的鉴别 1.检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粉末2克,加乙醇20ml,在沸水浴上回流浸提10分钟,过滤供鉴别用。 2.鉴别试验:
与碱成盐显色反应:取1ml乙醇提取液,加入1ml 10% NaOH溶液,如产生红色反应,加入少量30%过氧化氢液,加热后红色不褪,加酸使呈酸性时,则红色消褪再碱化又出现红色。 3. 实验现象:加入碱溶液之后,溶液产生了红色反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后红色没褪掉,加酸使其呈酸性则红色褪掉,加碱使其呈碱性则又出现红色。 (三)黄酮苷的鉴别 1.检品溶液的制备:
取槐花米1克压碎于试管中加乙醇10~20ml在水浴上加热20分钟。过滤,滤液供以下试验。 2.鉴别试验:
①取醇浸液2ml,加浓盐酸2~3滴及镁粉少量,放置(或于水浴中微热),产生红色反应。 ②取醇浸液1ml,滴加pbAC2溶液数滴,产生黄色沉淀。 ③纸片法:将醇浸液滴于滤纸上,进行以下试验:
先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然后喷1%AlCl3试剂,再观察荧光是否加强。 3. 实验现象: 反应 现象 滴加浓盐酸 还没加热,就 有红色沉淀生成 滴加pbAC2溶液 生成的沉淀较少, 变成淡黄色浊液 纸片法(喷1%AlCl3试剂) 喷了1%AlCl3试剂之后,荧光 变强,且为黄色荧光偏绿色 ?-萘酚试验反应 有红色环生成 水解反应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碱性酒石酸铜试验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 讨论与分析:
从上述现象中可知,各种鉴定反应现象非常明显,因此槐花米中含有黄酮苷。 (四)皂苷的鉴别 1.检品溶液的制备:
1)取皂角1g于大试管中,加蒸馏水15ml,于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后过滤取滤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