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2-18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表
平均日流量(L/s) 5 总变化系数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3)污水量计算公式: Q=A × q×Kz(L/s) v=(1/n) ?(R2/3i1/2) Q-污水量(L/s) A-水流断面(m2)
v-流速(m/s),v=(1/n) ?(R2/3i1/2)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取n=0.013 4)流速范围
规范允许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规范允许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
表2-19 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表
管径(mm) 200~300 350~450 500~900 ≥1000 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最大设计充满度 0.55 0.65 0.70 0.75 25
××××××××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水水力计算表 污水量计算 设计管段 服务面积 总变管段编设计污设计 弧Φ 度 水流断水面 力 流速 设计管道 计算污水计算面面积比流量本段流量转输流量平均污水化 水 充满坡度 本段面积 转输面积 长度 (L/ha.s) (L/s) (L/s) 量(L/s) 系数量(L/s) 号 积 量(L/s) 度 (m) Kz 起 讫 (ha) (ha) (ha) W1 W2 276 2.37 W3 W2 63 0.98 W2 W4 298 0.00 W6 W7 352 2.94 W8 W7 176 2.17 W7 W4 122 0.36 W4 W5 106 0.24 0.00 0.00 3.35 0.00 0.00 5.11 9.06 2.37 0.30 0.98 0.30 3.35 0.30 2.94 0.30 2.17 0.30 5.47 0.30 9.30 0.30 0.71 0.29 0.00 0.88 0.65 0.11 0.07 0.00 0.00 1.01 0.00 0.00 1.53 2.72 0.71 0.29 1.01 0.88 0.65 1.64 2.79 2.80 2.28 3.09 1.03 2.70 3.11 2.74 2.77 2.83 2.10 2.56 4.85 2.41 7.85 半径 (L/s)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8.65 0.20 0.0050 0.927 0.010 0.036 0.86 26
××××××××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于本次管网工程包含的污水管除部分管道为污水厂进厂前的主干管及部分干管,其余污水管均为污水支管、污水干管或污水次干管。根据水力计算结果,最大管径仅需要D350。参考××××总体规划,因此,本次工程涉及的污水管管径为D200—D350的HDPE双壁波纹管。
2.7.1.6管道基础、接口及主要施工方法
1)管道基础
管道采用180°砂垫层基础,其中中砂、粗砂层厚200mm,分二层铺设于持力层地基上,基础宽度与沟槽底同宽。
管道基础应臵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120KPa。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接口部位基础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对凹槽用相同材料填筑密实。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图2-3 管基础断面示意图
2)管道连接
双壁波纹管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管道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
27
××××××××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橡胶圈密封的连接方式,作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2第38—40页。
3)施工方法
本次管道主要采用开槽法施工。 2.7.1.7管道附属构筑物设计
1)检查井
在管道转折处、坡度改变处、断面改变处及管道交汇处、直线管段每隔一定距离处均应设有检查井,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最大间距可参考下表。
表2-20 检查井最大间距
管径或暗渠净高(mm) 200~400 500~700 最大间距(m) 污水管道 40 60 雨水(合流)管道 50 70 污水检查井采用成品检查井,选型均按国家标准图集06MS201-3选型。检查井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内外抹面至井顶。井盖面应分别有\污\标志,并应标注建成年代,施工时不得错盖。检查井井圈周围路面均进行加固;位于道路红线内的检查井,井顶应与路面齐平。
检查井盖采用新型球墨铸铁井盖,按照《检查井盖》(GB/T23858-2009)选型。检查井踏步采用塑钢踏步,按照97S501-1选型。车行道下采用“重型”井盖和井座,非车行道采用“轻型”井盖和井座,承载能力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宜采用具有防盗功能和防漏功能的井盖。
考虑到本地区降雨可能带来的泥沙,因此每隔一个检查井设臵一个沉泥井。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