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3:15:43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及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及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国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 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一、“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读三遍课文,勾画出疑难字、词,查字典解决。 3、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国土被侵占的痛苦。 (二)导入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东北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碧绿参天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彪悍的马群······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齐答:东北)对,这里就是东北.(边说边展示课件)

可是当时间的指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篇散文. ﹙三﹚预习反馈:

1、. 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了背景(附课件) 端木蕻良(1912-),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鴜鹭湖的忧郁》,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其中《鴜鹭湖的忧郁》一向为人称道,这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像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

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2. 认读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四﹚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2.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3.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由“她”到“你”称呼的转变, 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一方怎样的土地呢?请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表现在_____\的句式,把握作者笔下的故乡的特征。 二、“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多媒体出示) 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试举例说明。

预设: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

“无时无刻不……”,双重否定,使情感更为强烈。并连用两个,这种感情经过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2)当我……,当我……,当我……

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田垄里……,在那……”

大量的排比句式,让文章有了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强烈的抒发了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热爱。

(3)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故乡那急切的召唤声,时时萦绕在“我”心头,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是在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应该回到故乡,为她而英勇战斗,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切向往之情。

(4)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作者把土地当作自己的母亲,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传存着母亲的因子;当“我”的手掌一接触土地,就好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心情也就变得平静下来。这句话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表达出“我”对土地深深的爱恋之情。

(5)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连用三个对故土的不同称呼,后又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直接呼告,对故土发出坚强的誓言:“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

立!”直接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和愤恨!

两个“必须”透出作者坚定有力的信念和勇气,感情真挚而热烈, 表达了作者解放被侵占的故土、建设新家园的坚强决心和强烈愿望。 三、“提升”环节 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与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比较, 看看两首诗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方式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作业设计:

1、摘抄、积累有关爱国的古诗词。

2、写作训练:请用抒情的文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字数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及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及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国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 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一、“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