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63)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6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5:09:03

答案解析

1.提示 材料中提到了两类人,这两类人对“期盼”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这两类人的观点哪个正确?在后半部分的材料中,命题人对此的态度表现了出来:期盼有时是不合理的,期盼有时又有其积极作用,对“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本身的思考和见解。从这三个大的角度入手均可。

2.提示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偷东西的行为,“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呢?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这样立意就容易确定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1)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2)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知耻而后进;②知错就改;③人贵有自尊之心;④诚实乃立身之本。

若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偏离题意了。

3.提示 《庄子〃在宥》中的这句话不是很好理解,但是没必要在这方面过于纠结,因为材料的第二段对此作了必要的解析,明确地告诉了命题人的写作导向,那就是:保持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4.提示 中国忍文化源远流长,儒家谓之“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谓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佛家,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固然是意志坚定的表现。然而物极必反,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会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无可无不可;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对本题而言,谈忍、谈争、谈忍与争的结合均可。

5.提示 可以围绕“映衬的美”“独立的美”的话题,思考“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从以下角度展开阐述:①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②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映衬,更不必依附于其他;③追求映衬之美无可厚非,但应不失自己、不忘本真。若立意为“对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认识”之类,不是很恰当。若脱离“映衬”与“独立”而谈“美”则视为偏离题意。

6.提示 应该说,孩子的回答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说出“孔融让梨我不让”的心里话,客观地

说没错。但从教育和提倡“谦恭敬让”美德的角度出发,“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老师也没错。这就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十分矛盾的逻辑:既然孩子的回答没错,老师的评判也没错,那么,是谁错了?单就回答问题本身,孩子的回答应该没错,错在出题者预设了固定的答案。这本身就是想当然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提倡孩子去让梨。

7.提示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是在范围之内。可以从下面的写作角度任选其一或总体把握来着手。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或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利: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弊: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8.提示 这是一则比喻型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喻体青橄榄“苦涩”和“清香”的比喻义。这里的“青橄榄”可以指带来苦涩的经历,而“清香”指的是经历苦涩后带来的成功和收获。 参考立意: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苦涩的痛苦;苦尽才能甘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经历苦涩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未来;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才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对蕴含着成功的“苦涩”不要轻易放弃;珍惜“苦涩”等。“坚持”“珍惜”“母爱”“机遇”等这些立意必须要和“苦涩”建立起联系才可以。“抓住机遇”“不可忽视细微处的真情”“珍惜当下”“莫凭第一印象作决断”“珍视母爱”“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等,视为偏题或离题作文。

9.提示 这则材料富有诗意,意蕴曲幽,包含生活哲理。对于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类型,并找准材料间的逻辑。这是一则寓意型材料,鲜花是核心,美丽、开放与阳光是它意蕴的延伸。要触摸鲜花的鲜艳与芬芳,就需要用心去感受,要让鲜花“开在你的心上”;在感受到鲜花的第一重美之后,我们更要知道这美丽背后的因素,也就是“促成鲜花开放的,是那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这是更深层的写作。写作时可以围绕材料的多层意蕴拓展、引申,在立意方面多层挖掘,写出感悟,烛照生活。

角度一:从“鲜花”与“美”的感受立意。材料中鲜花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成功、成长、荣誉、幸福等可以是写作点,梦想的实现、目的的达到、成绩的提高等生活点滴也可以为文,这些都让我们觉得美丽,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咀嚼、体会,感受美丽最宽泛的内涵。因此,不仅仅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用心呵护美”。“美需要感受”是一个不错的写作角度,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进而展现一定的感悟深度。

选材小贴士:“对美的感受”这类素材,颇有时代气息。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美、个性美可能为世俗所不容,但实际上它们代表着发展的价值观,代表着未来,只是不被寻常人理解或仿效而已,文章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予以褒扬。比如,浙江“公益哥”何国苗,住房30平方米,却捐款1 700万元,居然被很多人质疑为“作秀”;总有一些“美”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需要感受它们,见贤思齐,聚集正能量。

角度二:从鲜花背后“阳光”的默默付出去立意。我们咏叹月光的皎洁,很少会想到月亮的光芒来自太阳光的无私照射,表象最是直观,本质多要思量。鲜花的美触目可及,却很少有人能想到让鲜花绽放的阳光。阳光是背后的默默付出者,站在幕后,没有掌声与荧光棒,但它是鲜花美的源泉。赞颂默默付出的精神,找出成功背后真正的英雄,歌颂生活中一切的“隐形美”,立意不俗。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比比皆是,古今中外皆可拈来。一些人为了他人、集体、国家甚至人类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甘居幕后,隐于平凡,却推动他人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这个角度的抒写,很能感染与提升学生的精神,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人与事,展开写作。比如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原子弹、氢弹研发,背后是邓稼先等元勋默默奉献、隐姓埋名几十年的代价,这种精神之美,如黄钟大吕,更叫人震撼。

角度三:从“鲜花”与“阳光”的逻辑关系全面立意。这是一种立体全面理解材料后的综合立意,不限一隅,立足整体。材料中前面写鲜花的美,后面指出美的来源,以“而”字构成语意上的转折,是关系型材料。内容隐射现实,我们过多地关注了生活中美的表象,而没有理性地去洞察、探寻美背后的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深思生活中美的源泉问题,成功与动力,要学会感恩,知道回报,这个角度的立意与感悟,更能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材小贴士:这类素材需要二元思维选材,选择的材料要突出两个对象,契合“鲜花”与“阳光”的逻辑关系。表述时,对材料的逻辑关联作辩证全面的分析,言之成理,不要生搬硬套。例如当王濛、刘洋、叶诗文这些“鲜花”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时候,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我们国人,都要理性地知道,他们美的背后,教练、家人、社会、国家付出了多少?严格说,在我们的体制下,既要承认他们的天赋,更要感谢使他们粲然绽放的阳光。

10.提示 这则材料其实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道德两难故事”,其立意的角度与选择的侧面都是多重的。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

从海因茨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不道德的行为却充满

人性光辉。

从药剂师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但不能为钱见死不救等。 从单一角度立意也可以,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作文档次。 11.提示 参考立意:

(1)人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生活中应努力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2)平等看待每一个人,不以身份、地位高低视人。

(3)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即使是一棵平凡的小草,人生也会因心地纯净而精彩。 12.提示 首先,把握材料中的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进行立意。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分与合: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好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用不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的,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振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环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63)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答案解析 1.提示 材料中提到了两类人,这两类人对“期盼”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这两类人的观点哪个正确?在后半部分的材料中,命题人对此的态度表现了出来:期盼有时是不合理的,期盼有时又有其积极作用,对“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本身的思考和见解。从这三个大的角度入手均可。 2.提示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偷东西的行为,“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呢?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这样立意就容易确定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1)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2)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