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 图文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7:03:15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福安十中 高升国

一、教学内容分析: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二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教材在研究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向某方向自发进行”这一问题后,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限度”这一角度继续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即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为: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化学反应的限度 (反应达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限度的定量描述 平衡转化率 温度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 压强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这三个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在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如何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进行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知道温度、浓度、压强等反应条件的改变将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但不知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如何移动。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知识结构更趋完整。但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复杂、抽象,学生初次接触,可能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三、设计思想: 由于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复杂、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将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力求做到由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得出温度、浓度、压强等反应条件分别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上一课时学习的普遍适用的Q与K的比较判据,来分别给予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本课时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再通过适当的随堂练习进行迁移应用,以利于实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小组讨论、课件和视频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探索化学反

应原理的兴趣 。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难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材料:(1)NO2球1个,大烧杯2个,热水、冰水若干; (每小组各一套)(2)0.01mol/L FeCl3溶液1瓶,0.03mol/L KSCN溶液 1瓶,

1mol/L KSCN溶液 1瓶,1mol/L FeCl3溶液 1瓶(均用滴瓶盛放), 白色点滴板1块;

(3)玻璃针筒(吸入10mlNO2气体)3支。

2、教法:引导、探究、讨论、讲练结合、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应用。 3、学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4、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在上一个课时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浓度商Q、平衡常数K以及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比较判据,即: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

(1)当浓度商Q=平衡常数K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当浓度商Q>平衡常数K时,平衡逆向移动; (3)当浓度商Q<平衡常数K时,平衡正向移动。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那么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改变时,平衡状态将会如何移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一下,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改变时,平衡状态将会如何移动。 [板书]: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PPT、实验探究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阅读教材相关实验内容,分组实验, 5min)

-1

实验原理:2NO2(g) N2O4(g) △H=-57.2kJ·mol

红棕色 无色 (△H<0,即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内容 温度变化 降温 混合气体颜色 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平衡移动方向) c(NO2) 减小 1 将NO2球放入冷水中 将NO2球放入热水中 正向移动(放热) 2 升温 颜色变深 增大 逆向移动(吸热) 结论: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PPT、教师提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温度变化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会改变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并结合实验探究1的实验现象,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根本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浓度商Q=平衡常数K;

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常数K减小,使得Q>K,平衡逆向移动,即吸热方向移动; 当降低温度时,平衡常数K增大,使得Q

[PPT、教师]:小结: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根本原因)

(改变温度,使K与Q不相等,所以平衡会移动)

[PPT、迁移应用]:在一定体积的 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 的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t/℃ K 700 0.6 800 0.9 830 1.0 1000 1.7 1200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 =c(CO) c(H2O),可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学生]:思考并作答上题,教师进行分析引导作答。

[教师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板书]:2. 浓度的影响

3+-[教师]:请根据反应 Fe(aq) + 3SCN(aq) Fe(SCN)3(aq)的平衡常数K 与 (黄色) (无色) (血红色)

浓度商Q = c[Fe(SCN)3]/ c(Fe3+)c3(SCN-)的关系,讨论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一起来预测一下) [PPT] 改 变 浓 度 增大反应物 减小反应物 3+-Q、K关系 增大c(Fe)或c(SCN) 减小c(Fe) 3+平衡移动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K与Q的关系,理论推测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3min,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教师可以以引导和提问的方式提示) [PPT]: 改 变 浓 度 增大反应物 减小反应物

3+-Q、K关系 增大c(Fe)或c(SCN) Q < K 减小c(Fe) 3+平衡移动方向 正 向 逆 向 Q > K 3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预测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PPT、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5min)

3+-

实验原理:Fe+3SCN Fe(SCN)3 (血红色)

3+- Fe+3OH=Fe(OH)3(红褐色沉淀)

完成实验,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编号 1 -12 -1实验内容① 先加5滴0.03mol·LKSCN溶液, 先加5滴0.03mol·LKSCN溶液,再-1-1再取2滴0.01 mol·L FeCl3溶液与取2滴0.01 mol·L FeCl3溶液与之-1-1 之混合;再加2滴1mol·L FeCl3混合;再加2滴1mol·LKSCN溶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① 实验结论① 实验内容② 实验现象② 实验结论② 溶液呈血红色后加深 正向移动 滴加NaOH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逆向移动 溶液呈血红色后加深 正向移动 滴加NaOH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逆向移动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及结论,并进行总结。实验事实验证了前面的猜测。 [教师]:PPT 改 变 浓 度 增大反应物 减小反应物 3+-Q、K关系 增大c(Fe)或c(SCN) Q < K 减小c(Fe) 3+平衡移动方向 正 向 逆 向 Q > K [小结]:改变浓度,若Q < K,平衡正向移动;若Q > K,平衡逆向移动。

[迁移应用]:在化工生产中,根据上以上平衡原理,常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的浓充来提高另一昂贵稀缺的反应物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提高产率,生产过程中常常将反应产物及时从体系中移走,使反应所建立的化学平衡不断地正向移动。

[过渡]:上面我们已经探究了温度、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板书]:3. 压强的影响 【实验探究3】:[PPT播放视频] (1)、实验装置及步骤: 将一支充满NO2的注射器,活塞在10mL处,观察注射器的颜色,然后,迅速将注射器压至5mL处,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将另一支充满NO2的注射器,活塞在10mL处,迅速将注射器拉至20mL处,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2)、实验现象:加压颜色加深;减压颜色变浅

(视频截图如上)

4

搜索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福安十中 高升国 一、教学内容分析: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二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教材在研究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向某方向自发进行”这一问题后,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限度”这一角度继续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即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为: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化学反应的限度 (反应达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限度的定量描述 平衡转化率 温度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 压强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这三个条件对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