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地理下册 9.1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说明“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 (3)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 (4)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资料描述说明区域特征,培养读图和分析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青藏地区主要畜种、农作物及主要农业区,说明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天路》。提问:你知道歌曲中的“天路”指的是哪里吗? 学生:青藏地区。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青藏地区有很多的颂歌,比如韩红的另一首歌《青藏高原》,
1
它唱出了青藏地区山川的壮美和神奇。关于这片土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青藏地区看一看吧! 环节二:新知学习
学习任务一:走近青藏 活动1:定位置
教师: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和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图 学生:说明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特点:中低纬度。 活动2:说范围
教师:展示青藏地区范围图,描述青藏地区的范围及包括的主要行政区域。
学生: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活动3:观地形
教师: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学生:读图识记 活动4:作比较
教师:展示四大地理区域人口、面积比较图 学生:青藏地区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学习任务二:世界屋脊 活动1:分析特征——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我国三级阶梯图、青藏地区景观图、我国的主要气候分布图、拉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青藏地区的特征及影响。
学生:高寒。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资源丰富。 ? 拓展延伸
“日光城”——拉萨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
拉萨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中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称。
2
活动2:比较差异
教师:展示拉萨和成都7月平均气温差异图,比较拉萨和成都两地7月平均气温的差异,说说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生:拉萨7月平均气温在8℃~16℃之间,成都7月平均气温在24℃~28℃ 之间,同是在纬度30°N附近的拉萨7月平均气温远远低于成都,主要是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造成的。
活动3:追溯渊源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描绘出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学生:描图谈发现——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教师:展示青藏高原主要湖泊分布图及内流区域示意图。分析湖群特点并找出最大的湖泊。
学生: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学习任务三:高寒农牧业 活动1:高寒牧业
教师:展示我国四大牧区图和青藏地区主要畜种分布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学生: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藏北绵羊)、西藏牧区(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 拓展延伸
“高原之舟”——牦牛
在青藏高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牛,它体形雄壮,四肢短小,身披长毛,尾似马,叫如猪,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长有30~40厘米长的粗毛,宛如系上了一条特制的“长毛围裙”。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牦牛肉质好,是藏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牛毛能做皮衣、帐篷和绳索,可谓浑身是宝。 活动2:河谷农业
教师:展示青藏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1.找出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2.分析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学生:读图。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热量。青藏地区冻土广布,仅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适宜发展高寒种植业,主要农作物为喜温凉的青稞、小麦和豌豆等。西藏南
3
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是本地区重要的农业区。
活动3:热点“网”谈
模拟访谈: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藏族人民在长期适应高寒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学生甲(衣):藏袍能适应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学生乙(食):以青稞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
学生丙(住):藏族民居中,无论是藏南谷地的碉楼、藏北牧区的帐房,还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通常采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式,起到防寒、防风、采光、保暖的效果,较好地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学生丁(行):传统运输工具牦牛,现在以公路为主,青藏铁路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环节三:课堂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B.甲省区太阳能、水能资源丰富
C.牦牛和细毛羊是甲、乙两省区的优良品种
D.甲、乙省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农作物单产量低 2.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①为黄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B.②为岷江,是长江的支流 C.我国最大的湖泊位于甲省 D.长江、黄河共同流经丙省区 环节四:总结升华 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