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 - 实用
厌)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八十九、 微
李密身份微( )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 )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者为辞拒,且曰:微( )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 陈情表》 其辞微( ),而旨意深远。
李密身份微(卑下)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微弱 )者为辞拒,且曰:微(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 陈情表》 其辞微(含蓄),而旨意深远。
九十、 悉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 )获冠军,欲书《 棋艺》 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 )意,终弃之。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军,欲书《 棋艺》 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完全表达)意,终弃之。
九十一、 相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 )其貌,以为福禄之相( )。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 )忘。” 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 )君王。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观察)其貌,以为福禄之相(形貌,状貌)。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辅佐,帮助)君王。
九十二、 谢
暮春时节,春花谢( )。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 )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 )。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 )其款待。旦日牧谢( )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 )世人,善者多矣。” 暮春时节,春花谢(凋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拒绝)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道歉,谢罪)。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待。旦日牧谢(辞别)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告诫)世人,善者多矣。”
九十三、 信
楚王信( )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 ),故每谏必以信( )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 ),欲投汨罗江报国,信( )手取头上之饰为信( ),俾人闻王,乃冀王信( )大义于天下。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真实),故每谏必以信(实情)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守信用),欲投汨罗江报国,信(随意)手取头上之饰为信(信物),俾人闻王,乃冀王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九十四、 兴
刘邦兴( )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 )。政通人和,兴( )教育,人才兴( )焉。
刘邦兴(发动)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兴盛)。政通人和,兴(兴办)教育,人才兴(兴起)焉。
九十五、 行
苏武因行( )正范高,行( )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 ),见强盗犹如行( )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苏武因行(品行)正范高,行(践行)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行走),见强盗犹如行(古代军制单位)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九十六、 幸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 )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 )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 )得脱。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九十七、 修
王羲之修( )七尺有余,常修( )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 )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 )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 ),又以名联修( )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 )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九十八、 徐
城北徐( )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 )来,神清目爽。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目爽。
九十九、 许
大铁椎,不知何许( )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 )。赴京城,路见一井水清如许( ),欲饮之,村人不许( ),怒而去。
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上下)。赴京城,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
一百、 阳
暮,斜阳( )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 )名之也。
暮,斜阳(太阳,阳光)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
一百〇一、 要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 ),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 ),终要( )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 )于茶馆,而其要( )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 )之,遂罢。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一百〇二、 宜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 )橘生长也,是故,橘宜( )植于淮南。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当)植于淮南。
一百〇三、 遗
赵国因遗( )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 )矢。赵王厚遗( )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 )。
赵国因遗(遗留,留下)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 排泄(大小便) 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
一百〇四、 贻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 )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 )李蟠,嘉其好学。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赠送,给予)李蟠,嘉其好学。
一百〇五、 易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 )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 )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 )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 )相如。后完璧归赵。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换,交换)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轻易)得。” 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轻视)相如。后完璧归赵。
一百〇六、 阴 一日,天阴( ),一农夫于山阴( )砍柴,其间阴( )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 )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一百〇七、 右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 )。其左右( )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 )涂鸦文字甚多。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
一百〇八、 再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 ),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一百〇九、 造
太宗年间,魏征造( )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 )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一百一十、 知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 )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 )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 )明而无过。”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一百一十一、 致
齐王欲致( )天下之士,致( )千金以晏子。晏子致( )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 )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 )一也,甚欢。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一百一十二、 质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 )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 )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 )。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 )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 )屈原,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 )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一百一十三、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质问)屈原,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质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一百一十四、 治
曹操有疾,久治( )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 )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 )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一百一十五、 诸
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 )渤海之尾叹道:“诸( )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 子闻诸( ) ?
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 兼词,相当于“之于, )渤海之尾,叹道:“诸(众多,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兼词,“之乎”) ?
一百一十六、 贼
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 )使于操,未果。
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 )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 )。权使人捕而诛之。
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敌人)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刺客)使于操,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害,祸害)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强盗)。权使人捕而诛之。
一百一十七、 族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 后放火 , 琼楼玉宇皆为尘土, 名门望族( )不敢言,士大夫之族( )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 )。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族)。 一百一十八、 卒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 )与项王战,卒( )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 )于乌江.而卒( )成万世威名。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士兵)与项王战,卒(通“猝”,仓促,突然)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死)于乌江.而卒(最终)成万世威名。 一百一十九、 走
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 尝欲亡走( )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 )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 ),则叹历史无情。
太史公牛马走(仆人,自称的谦辞)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尝欲亡走(逃跑)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延伸)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跑),则叹历史无情。 左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 )右种梧桐。后声名震,乡绅皆迎之,虚左( ),引其上坐。皇上闻之,令左右( )诏其进京,欲以重用。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左边)右种梧桐。后声名震,乡绅皆迎之,虚左(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引其上坐。皇上闻之,令左右(和“右”用,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诏其进京,欲以重用。
一百二十、 坐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 )爱美景。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 ),诸多财物散于坐( )下,似坐( )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 )。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因为)爱美景。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诸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犯罪)。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