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提纲 - 图文
规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②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
规律:“高高低低”;主要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判断洋流的流向、性质及名称
A判断洋流流向:即等温线弯曲的方向
B判断洋流性质:等温线凸向高纬→ 暖流; 等温线凸向低纬→ 寒流
C判断洋流名称:判定洋流流向 → 判定洋流性质 →空间位置→ 确定洋流名称 ④判断地形 A等温线闭合
规律:内线数值大 → 中心气温高 → 中心地势低 → 盆地 内线数值小 → 中心气温低 → 中心地势高 → 山地(丘陵) B等温线不闭合
规律:向高数值方向凸出 → 中间比两侧气温低 → 中间地势高 → 山脊 向低数值方向凸出 → 中间比两侧气温高 → 中间地势低 → 山谷 C计算相对高度:H相=T差/0.6℃ 3100米 ⑤判断温差的大小
规律:等温线疏,表示温差小;等温线密,表示温差大;
我国等温线分布与温差的时空变化规律:冬密夏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密海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等. ⑥判断等温线的走向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
17
降水
(一)基本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条件:
空气中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三)主要降水类型
根据降水形成过程中冷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等类型。
a 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降水,叫锋面雨。锋面雨的降水时间长,雨区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形式。
b对流雨:每当盛夏,或者在热带地区,近地面空气层因局部地区增热而膨胀抬升,引起空气强烈的对流,使空气中的水汽,因高空温度低而冷却凝结并致雨。对流雨降雨范围小,雨时短,但强度较大。这种雨的规律性很强,只要条件适合,几乎每日午后都能发生,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
c地形雨:暖而湿的气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挡时,被迫沿山坡抬升,上升时水汽因冷却而凝结成云,并导致降水。通常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甚
少,形成雨影区。我国台湾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它背倚高山,面迎潮湿的东南季风,地形雨充沛,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d台风雨:台风是发生在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由于气流自四面八方流入气旋中心,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抬升,空气因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称为台风雨。台风雨的强度很大,有破坏力。但台风雨可解除或缓解江南地区的伏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
18
(四)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六)等降水量的判读和应用 归纳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应用在等高线和等降水量线上 “高高低低”、“凸高为高,凸低为低”
应用在等温线上:等温线凸向高纬,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度的要高;等温线凸向低纬,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度的要低 四、气候
(一)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
19
(三)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①赤道低压——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④极地气候—成因:全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四)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①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②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五)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六)气候类型的判读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