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史 欧美篇 大二第二学期
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2)耶拿派
1798年,文艺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奠基者)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代表作家是诺瓦利斯,诗集《夜的颂歌》。
!(3)海得堡派
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是这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作海德尔堡派。代表作家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搜集整理民间诗歌。
!(4)湖畔派
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及纯朴的乡村生活。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
!(5)拜伦式英雄
拜伦笔下特有的主人公。他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倔强、忧郁、孤独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一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一直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社会或反抗社会的专制和压迫。他们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主张。雨果认为,古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力,因而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去表现艺术的真实。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论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他认为,客观存在着善恶美丑两种要素,所以文艺理所当然的应该描写这两种要素的对照。
!(7)小人物
19c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普希金《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传统。果戈理《彼得堡故事》(《外套》《狂人日记》),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
!(8)多余人
多余人是19c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他们自视清高,灵魂空虚,无所作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量;不满现实,却又不能挺身反抗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又没有实际行动;想得多,做得少,最终一事无成,成了整个社会的一个多余的人、无用的人。作家由此提出俄国解放运动时期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多余人这个词最初见于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多余人日记》。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彼乔林,屠格涅夫《罗亭》罗亭,冈察洛夫《奥波罗莫夫》。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①英法资产阶级的胜利及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社会的变化不仅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原则是一种嘲讽,而且使浪漫主义者所提倡的幻想和追求也显得苍白无力。人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社会现实,客观地剖析社会弊端。
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③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2、19世纪中期法、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法国:梅里美《高龙巴》《嘉尔曼》,
司汤达《阿尔芒斯》《红与黑》(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开山之作)《巴马修道院》,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英国:宪章派文学(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
俄国:赫尔岑《谁之罪》(开创俄国政论小说的传统),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
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果戈理《密尔格拉得》(《旧式地主》《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彼得堡故事集》(《狂人日记》《外套》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写小人物的传统)《钦差大臣》《死魂灵》。
“尼古拉”三雄: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果戈理
!3、联系具体作品分析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而广阔地描绘现实生活。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贵族的衰亡史,也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迹史,塑造了资产阶级的形象,还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死魂灵》写了乞乞科夫走访各地庄园主的故事,展示出整个俄国的外省农奴制生活场景。
(2)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19c现实主义文学属于资产阶级文学,作家都是中小资产阶级,政治上遭到排挤,也没有经济地位,因此对社会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斯丹达尔《红与黑》,对封建社会贵族进行嘲讽,揭露教会的伪善,展示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
(3)细节真实与典型化。现实主义作家塑造艺术典型往往是把人物性格和时代、环境联系起来,自觉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力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红与黑》将背景设定在封建王朝的复辟时期,则塑造了一个企图混迹上层贵族社会的平民青年于连,为了达成目的,他进入教会,进入神学院,这都是复辟时代大环境下的特定行为。而他在发现自己失败后进行的报复性反抗,则又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妥协、软弱的共性。
(4)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狄更斯《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念出发批判法国大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而对于卡尔登这个人道主义典型,作者则极力宣传,将他的自我牺牲与革命者的“残杀”进行对比,甚至以人道主义进行警世和救世。
4、以《红与黑》为例,分析司汤达小说创作的特点。
(1)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