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学习K12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九课 狱中杂记 陶庵
推荐学习K12资料
第十九课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新课入门须知]
[知作者]
1.《狱中杂记》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他的散文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宗旨,较有现实意义。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陶庵梦忆序》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其小品文成就尤为突出。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知背景]
1.《狱中杂记》
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这篇文章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陶庵梦忆序》
《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陶庵梦忆》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人不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知常识]
1.杂记: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方苞以“杂记”命题,材料丰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作者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复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2.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姚鼐、刘大櫆、方苞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散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3.散文小品: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狱中杂记》
一、通假字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少通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
1.吾辈无生理矣 古义:活的可能 今义:一门学科
..
2.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与自己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人
..
3.予我千金,吾生若 古义:一千两银子 今义:称女儿 三、一词多义 1.作
.
①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动词,神情激动
.
②此疫作也动词,发作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写作
.
④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 2.要
.
①增减要语形容词,重要的
.
②北收要害之郡形容词,险要的
.
③张良出,要项伯动词,通“邀”,请
.
④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动词,相约 3.薄
.
①每薄暮下管键动词,到了
.
②与饮食之相薄动词,侵入,混杂
.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
④不宜妄自菲薄动词,轻视,看不起 4.质
.
①然犹质其首动词,抵押
.
②厚币委质事楚名词,通“贽”,信物
.
③黑质而白章名词,底子,质地 .
④质明,避哨竹林中副词,正,刚刚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
①牖其前以通明牖:开一个窗洞
.
②凡死刑狱上上:呈报
2.动词的使动用法
.
予我千金,吾生若生:使……活下去 3.形容词作动词
.
吏因以巧法巧:利用……取巧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疫作也(“……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
行刑者先俟于门外(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行刑者先(于门外)俟”) 推荐学习K12资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