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萦带yíng 羸弱l?i 孤孀...shuāng 忍俊不禁.jīn B、哺育bǔ 亵玩xia 污秽然sǒng ...huì 毛骨悚.C、可汗hán 猥琐wěi 谰语 lán 锲而不舍qia ...D、修葺对jiào 屏息凝神píng .qì 吞噬.shì 校..2.下列每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锋芒必露 B、妇儒皆知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C、深恶痛绝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悲天闵人 D、语无伦次 姗姗来迟 海市蜃楼 心有灵犀
3.依次在下面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奔放 成熟 萧瑟 B、奔放 萧瑟 成熟 C、成熟 奔放 萧瑟 D、成熟 萧瑟 奔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5.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名著阅读。(3分)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
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地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这些都不算什么,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 》,小说的主人公祥子从一个
的青年变成了 的行尸走肉。
7.综合性学习。(5分)
(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把它们配对,使之重新变得完整,比如A——d。(3分)
A、两袖清风存正气 a.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b.莫愁两鬓霜雪寒 C、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D、风吹不动天边月 d.一间陋室透书香(2分) B——( ) C——( ) D——( )
(2)对于广告商用的“默默无蚊(闻)的奉献”类改动成语的广告,你赞成还是反对?请发表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与理解 (38分)
(一)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完成8——9题。(4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这是一首吊古怀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中的“古人”“来者”指的是 。(2分) 9.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河中石兽》节选,完成10——19题。(13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1)山门圮于河 圮: .(2)阅十余岁 阅: .(3)曳铁钯 曳: .(4)湮于沙上 湮: .11. 解释下列句子。(4分)
(1)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 ;讲学家判断其 ,理由是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 。(用原文填空)(4分)
1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1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三)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15——18题。(11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