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中考16篇课内重点文言文一课一过关5篇

2017中考16篇课内重点文言文一课一过关5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2:06:56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过关一

班级 姓名 一、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 .二、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4.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5. 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

30.切问而近思( )( )....

文: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13、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1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过关 二

班级 姓名 一、释词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 )夜分( ),不见曦( ).....月。至于( )夏水襄( )陵( ),沿( )溯( )阻绝( )。.......或( )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 )白帝,暮( )到江陵,其( )....间( )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 )风,不以.......( )疾( )也。春冬之( )时( ),则( )素湍( )绿潭......( ),回清倒影,绝( )巘( )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 )...漱( )其( )间,清( )荣( )峻( )茂( ),良( )...多趣味。 每至( )晴初霜旦( ),林寒( )涧肃( ),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 )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 )久绝( )。故( )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 )泪沾( )裳!” .二、译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 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2) 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3) 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 4 ) 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四、问题1、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2、“重岩迭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马说》过关三

班级 姓名 一、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 )有名马 ⑵只辱( )于奴隶人之手:⑶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⑷ 一食或( )尽( )粟一石 ⑸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⑹才美不外见( )⑺且( )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⑻策( )之不以其道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 ) ⑽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⑾策( )之不以其道( ) 执策( )而临( )之 ⑿其( )真无马邪。⒀其( )真不知马也。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本文的主旨是: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四、问题

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2、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3、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

的作用?

4、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3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过关四 班级 姓名 一、解释下列词语

(1)假借 致书以观 叩问 辞色 叱咄 ........

援疑质理 礼愈至 俟其欣悦 四支 .....持汤沃灌 皆被绮绣 腰 缊袍敝衣 .....(2)嗜学 录毕 患 尝趋百里外 或遇其斥咄 .....

卒或有所闻 负箧曳屣 以中有足乐 ....(3)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益慕圣贤之道 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衾拥覆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五、理解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4、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过关一 班级 姓名 一、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