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典型交流材料1

2011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典型交流材料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0:04:02

建设更是无力投入、欠帐太多,林区公路不能及时维修,全部营林工区中有3个不通电、6个不通电话,另有5个工区和2个场部存在严重饮用水困难。三是管理落后。林场作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既无事业经费又无企业自主权,职工既非产业工人又区别与其他事业单位职工,长期处于“不工不农、不企不事、不城不乡”的尴尬局面。林场地处边远山区、工作单一,出现严重的“边缘化”倾向,几乎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同时,林场长期实行 “内招”政策,不仅人员素质偏低,而且又使林场职工增长过快,人员负担越来越重。到2004年,四个林场共有人员420人,其中:在职311人、离退休80人、合同工17人、遗属12人。

二、因类施策,“三分”改革

(一)分类,即森林分类经营、林场分类界定。全区四个国有林场共界定生态公益林10.3万亩、商品用材林5.4万亩。由于我区四个林场的公益林面积均超过60%,达到64.79%,所以在改革时全部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二)分制,即经营权分制。在不改变林场管理范围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围绕公益林管护,成立公益型林场,放开搞活商品林,实现经营权分制。主要是“三个一”:一是公益林场留用一部分。将四个国有林场所有公益林和3.2万亩的商品林由政府整体划拨给公益林场经营管理,所得收入用于公益林管护。这部分商品林占商品林总面积的59.26%。二是分流职工物化一部分。按照“职工自愿、集中连片、便于经营,面积不少于500亩”的原则,将原属各林场

18

经营的0.8万亩商品林资产,分配给以物化形式臵换身份的职工组建股份制林场开展自主经营,做到“改制不改行、分流不离场”。这部分商品林占商品林总面积的14.81%。三是面向社会变现一部分。为筹集改制成本,以处臵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将剩余的1.4万亩商品林资产通过公开竞(拍)卖等形式向社会处臵变现。这部分商品林占商品林总面积的25.93%。

(三)分流,即职工分流安置。在具体操作上也是“三个一”:一是通过考核考试录用一部分。对四个林场29名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或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等规定条件的职工,经考核后直接留用,同时在林场分流职工中公开考录15名臵换身份职工入编。目前,四个林场在编职工为47人。二是通过协保退养(简称“4050”)安臵一部分。共安臵“4050”人员64人。三是通过身份臵换分流一部分。共有217名职工被臵换身份(现实际为202名,已有15名职工被重新考录入编)。根据自愿原则,四个林场有160名职工选择物化形式臵换身份、有57名职工选择了货币化形式臵换身份。另外,按照有关规定解除了17名合同工劳动合同,对80名已离退休职工及12名遗属全部转入社保机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待遇。

三、政府主导,稳步推进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大力支持。改革前,区委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到国有林场进行调研摸底,并组织外出考察借鉴经验,制定了《黄山区国有林场改革框架意见》;市林业局局长和区委分管副书记、副区长分别赴省林业厅进行专题汇报,

19

得到了省林业厅领导的认可、关心和支持,省厅多次派人进行现场指导。为确保改革平稳实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区长和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区组织、人事、劳动、财政、林业、体改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黄山区国有林场改制工作领导组;同时,由区政府组建了改制工作组进驻林场,具体负责改制工作。

(二)把握政策,以人为本。以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成立公益性林场;参考当时国家局下发的关于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经区委常委会议研究,核定公益林场事业编制;根据区委《关于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脱钩改制的试行意见》文件精神,实施国有林场改制。在改制中,凡涉及职工利益且能应用的政策都争取到位(如“4050”、特殊工种、计划生育、房贴、公积金、林业特殊性等),全部兑现了职工改制费用(包括原林场欠缴和在改制时按规定应缴的各项社保费用,原林场所欠职工工资和在改制时职工身份臵换等费用)。改制后,按居住地(社区和乡镇)转移了社会与组织关系,使分流职工依法享受到各级政府社会保障待遇(包括社保政策、再就业优惠政策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解决了改制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程序规范,工作到位。林场改制工作组进驻林场后,通过编印人手一册《宣传册》,把政策交给职工;通过区情、国情宣传,把改革形势交给职工;通过场情宣传和清产核资,把家底交给职工。经过召开林场班子、中层干部、职代会、职工会议等形式和深入走访座谈,使广大职工普遍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吃饭的保

20

证,从而统一了思想,把改革的阻力减到最小,把改革的合力放到了最大。整个改革流程为:政府派驻工作组—宣传发动—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改制经费测算—编制《改制方案》送审稿—召开职代会审议《改制方案》—报批《改制方案》—实施《改制方案》—按居住地移交组织与社会关系—组建公益林场。由于工作到位,在改革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一例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林场经营管理范围和林地用途没有改变,职工物化后组建的股份制林场和社会参与组建的民营林场统一纳入所在林场管理,做到了“班子不散、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保护不弱”。

四、深化改革,谋求发展

我区的国有林场深层次改革工作还远未完成,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探索。前一阶段的改革,我们解决了职工分流安臵问题,使职工“改制不改行、分流不离场”;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免除了退休职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改制成本筹集问题,确保了改革平稳实施;解决了二类林场的划分问题,建立了生态公益林场,核定了公益林场人员编制和进入了区财政定补供给事业单位范围。

下步,我们将按照上级有关国有林场改革的指示精神,根据我区国有林场具体情况,以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巩固一产,发展二产,壮大三产,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为把我区国有林场建设成“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林场而努力奋斗。

21

搜索更多关于: 2011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典型交流材料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建设更是无力投入、欠帐太多,林区公路不能及时维修,全部营林工区中有3个不通电、6个不通电话,另有5个工区和2个场部存在严重饮用水困难。三是管理落后。林场作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既无事业经费又无企业自主权,职工既非产业工人又区别与其他事业单位职工,长期处于“不工不农、不企不事、不城不乡”的尴尬局面。林场地处边远山区、工作单一,出现严重的“边缘化”倾向,几乎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同时,林场长期实行 “内招”政策,不仅人员素质偏低,而且又使林场职工增长过快,人员负担越来越重。到2004年,四个林场共有人员420人,其中:在职311人、离退休80人、合同工17人、遗属12人。 二、因类施策,“三分”改革 (一)分类,即森林分类经营、林场分类界定。全区四个国有林场共界定生态公益林10.3万亩、商品用材林5.4万亩。由于我区四个林场的公益林面积均超过60%,达到64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