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凌征位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1期
在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教育的主题。学困生问题,一个在任何时代都不可回避的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必然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绝大多数或者说中国所有高中生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存在薄弱科目,这其中有不少科目的绝对的学困生,也有极少数科目的相对的学困生。分析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寻找合适而有效的转化途径,将是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的常见类型
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本校化学学困生出现了比较特殊的分布形式,若按照学困科目的多寡来分,有自身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而表现出的化学学困生(普通型学困生);也有其它方面相对优秀而化学学习不理想的化学学困生(单科型学困生)。若按照性别差异来分,化学学困生男生和女生在人数上相对持平,与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学困生分布差异较大(在这些方面女生人数相对较多)。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学困生,其形成原因同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下面笔者主要针对普通型学困生和单科型学困生进行一些实践探索,希望其一方面能对这种类型的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共同搜索学困生的合适而有效的转化策略。 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对化学和其它科目没有弄清楚、搞明白,对知识一知半解,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的逐渐增大,自己明显地感觉到学习比较吃力,有着一种随时掉队的紧张感。加之刚进入一所新学校所持有的新鲜感、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还有自己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等,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使学习成绩飞速滑向低谷。
2.学校及教师的原因。由于家长的迫切期望、升学的巨大压力、社会对名校的苛刻评价、加之高中学业的相对繁重,几乎各个学校也只能在高进度、多练习中谋求好的升学率的不断提升,尤其名校更是被每年一度的北大、清华入学人数的排名弄得疲惫不堪,而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高效率、快进度的教学过程中,若不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等问题并加以弥补,则同样会造就不该有的学困生。
3.学科差异而导致的学困生。中学理科学科中,化学属于相对容易的科目,因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尤其是一部分男同学,自认为脑袋聪明,该记的东西没有记住,该做的练习没有认真地去完成,但经过几次考试测验,成绩却不理想,有认为自己不是学习化学的料,由心底里“放弃了”对化学的学习,因而沦为化学学困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