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学年江苏省常州市2019届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
2019.5
一、积累运用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括号内。
cháng我住进了曼哈顿的一家旅馆。夜晚,( )徉在热闹的街头,明亮的橱窗里陈列着锃锃( ).发亮的金银餐具,紅的玛瑙,青翠的碧玉,四顾灿烂似锦似花,但我却看不出它的美丽。看,那街角坐着一个老人,yǔ( )偻着腰,半闭着眼睛。行人如流水在他身边淌过,闪烁的灯光在他身前掠( ).过,没有人看他一眼,他也不看任何人,他对周围是mò( )然的,他究竟在想什么?
(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ng (3). 伛 (4). lüè (5). 漠 【答案】 (1). 徜 (2). zè【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伛”的字形和“锃”字的读音。。
2.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鲁智深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史进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便认为史进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B. 由于比例的不同,身高体型的巨大差异,格列佛在巨人国遭受了与在小人国截然不同的命运。他时刻提心吊胆,不断的表扬、讨好巨人们,深感世态炎凉。
C. 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他第三次出游来到飞岛国,在那里不光能与鬼魂谈话,更有胡乱研究科学的怪诞现象。
D.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物竞天择”,接触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父亲的病》中提及。
E. 《五猖会》中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作者完全忘却没有其体描绘,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印象深刻,进行了具体描绘。 【答案】A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鲁智深认为不爽利不是史进,发明家是李忠;D.不是《父亲的病》,是《琐记》。据
此,答案为AD。
3.观察下面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题。
【答案】示例:(1)面对失败,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是另一种胜利。(2)要让失败或遭遇的挫折有价值,从失败或挫折中寻找到新的希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如何解答漫画类试题:①看清漫画的标题。标题往往具有导向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读懂漫画的意思。仔细观察画面,注意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③留心画面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往往隐含着作者的观点或有言外之意。④注意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本题注意结合漫画中的主体特点(人跌倒后看到顽强生长的小苗);夸张(眼镜飞上天,说明摔得很重)。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可得寓意:即使遭遇严重的挫折,也应该看到希望,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意对即可。
4.阅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凤斜月钓船归。
[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题目中“恬”字的妙处。 (2)简要分析尾联(7、8两句)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案】(1)一个“恬”字既概括出了恬亭环境清幽、静谧的特点,又流露出了诗人此时的清静安闲的心
情。
(2)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借景抒情:清幽的环境里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答出1点即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题目中的“恬”是诗眼,全诗围绕着这个“字”来展开。诗的前四句的意思是:恬亭的栏杆面临小溪绿树围绕,小溪的岸上高高低低的在翠微之中。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水中幽静的大树上栖息着飞鸟。描绘出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突出了景物的“恬淡”之美。“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的意思是: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静谧的地方谁知世界的玄机?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恬静、自然的生活情境。所以说“恬”字,既概括出了恬亭环境清幽、静谧的特点,又揭示了诗人恬静、安闲的心境。(2)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诗歌的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凤斜月钓船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是虚写,这样叙写更突出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也是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描绘“更待夜深同徙倚,秋凤斜月钓船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图片说说我国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其根源。
材料一:抖音,是一款社交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平台。在抖音里面,许多内容低俗,画面浮夸。这样的环境呆久了,价值观都会变得低俗。
材料二:要说中国普及程度最高的便民设施,不是银行、不是商场,而是居民区、大小超市都随处可见的摇摇车。大多数摇摇车的模样,只能用一个“丑”字来形容。有人甚至直言:“看超市门口的摇摇车就像看鬼片,坐下去的小孩子就像在骑鬼。”就是丑得这么惊人的摇摇车,却是无数小朋友爱得不得了的宝贝。其痴迷程度,让很多家长恨不能看到摇摇车就绕道走。
材料三:为什么我们的小学教材这么丑?从封面到插画,现在的课本甚至比30年前的还要丑,同样面对的是儿童读者,国外的书本封面设计却是扑面而来的“设计感”和“高级感”。日本、韩国、新加坡的
小学教科书,设计得非常用心。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答案】现状:(1)我国审美教育严重缺失(2)审美教育低俗化。(答出1点即可。)
根源:(1)教育部门提供的审美教育资源缺失。(2)社区或社会环境不利于人的审美培养与提高。(3)媒体环境趋利化恶俗化影响审美教育。(4)家庭审美环境不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一中的“许多内容低俗,画面浮夸。这样的环境呆久了,价值观都会变得低俗”;材料二中的“丑得这么惊人的摇摇车,却是无数小朋友爱得不得了的宝贝”;材料三中的“为什么我们的小学教材这么丑?从封面到插画,现在的课本甚至比30年前的还要丑”可概括出我国审美教育的现状是:我国审美教育低俗化,甚至达到了严重缺失的地步。从这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育部门提供的审美教育资源缺失(教材的封面和插画);社区或社会环境不利于人的审美培养(便民设施的丑陋);媒体环境趋利化恶俗化(抖音内容的低俗);家庭审美教育环境的缺失(从漫画可以看出)等。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6.默写。
(1)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写出古诗文中含有“舟”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箫鼓追随春社近 (2). (2)苔痕上阶绿 (3). (3)弓如霹雳弦惊 (4).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 (5)沉舟侧畔千帆过 (6). 病树前头万木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箫、苔痕、霹雳、啄、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