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很有用)
23.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 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
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24.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
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25.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
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 F=G 计算压力,再运用 P=F/S 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 P=ρg
h 计算压强,再运用 F=PS 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6. 27.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 V 排=V 物,没有 浸没时 V 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 F 浮 = G 计算,若有弹簧测 力计则可以根据 F 浮 = G-F 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 浮=ρg v 计算。 28. 29.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 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30.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 13 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31.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 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3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 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33.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 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4. 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2)、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35.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 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6.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7.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物体的热量。 38.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 14 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9.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 能量转化。 40.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41. 42. 43.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44.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 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45. 46. 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 2. 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 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47 成像: 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 u>f) 15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老花镜(凸)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 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 u<2f 时成的像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 u>2f 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 u=2f 成的像 47. 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 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8.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0.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1.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52.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54.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55.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56.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7. 常见的(1)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6 (松、柏、枫、青)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