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地质编录
综合地质编录 1 目的
综合地质编录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主要的方法之一,为了保证隧道安全、优质、高效、顺利的施工并尽量节约投资,我们必须通过地质编录了解掌子面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进而推断出掌子面前方的施工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提供合适的建议。
2 编录对象和内容
隧道施工地质编录主要对象为每个开挖循环的岩面,包括前方掌子面、边墙、顶拱、底板。具体的编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2.1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掌子面全部岩层层位、层序、岩层组合以及各层岩石的岩性、厚度、产状,对特殊岩层如软弱夹层、隔水层中的透水层或透水层中的隔水层等应进行重点调查。 2.2 构造地质
构造地质编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断层及其破碎带,背斜、向斜褶皱,节理等的调查。在本标段的地质编录中尤其应注意对断层及断层破碎带的编录,对其类型、结构、组成、宽度、含水及与隧道的位臵关系等情况均应详细记录。
2.3 水文地质
- 1 -
隧道水文地质的编录主要指掌子面的渗水、滴水、淋水、涌水、大涌水情况,水量水压情况,补给情况等。 2.4 岩溶地质
本标段岩溶极端发育,岩溶地质的编录是本标段的重点。其编录内容包括包括溶洞、暗河、管道流、淤泥带等的各项特征,如规模、走向、与隧道的相互关系等。
3 编录方法
地质编录的主要方法是地质素描和数码照相。在编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3.1 编录原则
1、统一的原则
在编录工作中,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原则,对素描涉及的许多具体问题按照统一的规定执行。如统一岩石的名称、地层划分标准、统一比例尺、图例、图表格式、图幅、坐标、编录方法等。确保其通用性和可读性。
2、正确性
文字描述和图件素描应正确反映实际地质情况,并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3、及时性
编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且在每一开挖循环结束后及时进行。禁止事后素描。
- 2 -
3.2 编录工具
进行地质编录前,应准备好地质编录的工具。具体如下:1、地质罗盘(或袖珍型地质经纬仪)2、地质锤3、放大镜4、矿灯5、绘图纸、绘图板(或地质记录簿)和铅笔橡皮6、数码相机7、钢卷尺8、皮尺
3.3 编录步骤(现场、记录、数据处理) 3.3.1 地质编录准备
1、地质编录人员应准备好编录工具、图纸,了解一下上次编录的里程、地质条件,并绘出本次编录隧道轮廓图。
2、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在编录地段侧壁标明里程和高程,便于地质预报人员素描。
3、现场施工人员应对围岩面采用风或水进行必要的吹洗,保证地质编录人员能看清岩面层理、构造等。 3.3.2 地质编录
1、到达地质编录地点后,首先找到标示的里程和高程,将皮尺拉开臵于边墙下,确定地质编录段里程和高程。
2、编录前,应先对编录段隧道整体进行详细观察,了解其构造、岩层岩性、水文情况等,确定节理、裂隙、断层等重点编录对象。
3、正式编录时,采用坐标纸按统一的比例记录。先对确定的重点部位进行如实的素描,素描内容如前述,然后以此为参照再对其它部位进行认真素描。对于素描对象的说明采用记录簿单独记录。完成
- 3 -
后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在危险地段编录时,宜先进行拍照,再编录重点部位。
4、编录过程中,需对围岩岩石准确定名,然后依据软硬岩的代表性岩石,将其粗略划分(需要对强度精确分级时采集岩石样品进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测试),接下来根据物探成果判断素描段与构造体的位臵关系并确定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程度。节理发育程度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围岩面节理组数、类型、间距、闭合度、和填充物等内容。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则通过隧道两壁、掌子面上的围岩完整状态、结构面的间距、性质、张开度、和填充程度等的观测确定。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根据围岩是否出现掉块、片邦、内鼓等岩石变形特征的调查来确定。最后确定水文条件和岩溶发育状况。 3.3.3 地质编录数据处理
1、完成现场地质编录后,及时将编录成果编号,然后输入电脑绘制成地质纵断面图。同时将图纸归档保存。
2、根据地质纵断面图,结合地质构造原理和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并确定围岩级别。
3、对于每一次地质编录的结果均应及时整理,每20m(尽量与红外探水、地质雷达探测距离对应)形成一份报告,报集团指(附电子版)。如出现异常情况则每天电话报告一次。报告内容应包括预测分析报告、素描图、素描图说明、围岩级别判定卡。
4、注意事项
1、地质素描必须在现场进行,不得根据回忆绘制和编写。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