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 图文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9-
数据较多,计算量很大。在规划实践中三种方法经常结合起来应用。
(1) 影响公共客运枢纽规划的因素
影响公共客运枢纽规划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客流需求强度。与公交路线优化相同,客流需求强度是影响公共客运枢纽选址和规模的主要因素;
②、用地及周围环境条件。公共客运枢纽的布局规划要求占用一定的城市空间,并且与之相连的道路其交通条件和服务水平较好。
(2) 公交枢纽选址优化的目标函数
假设规划区域内有n个备选公交枢纽位置,拟选择m个进行建设,则公交枢纽选址优化的目标函数可表达为:
Z?max?EaEi?
(7—11)
式中,
Z—规划公交枢纽的备选集合;
E?,Ei—备选枢纽的客流集散强度指标??1,2,?m,i?1,2,?,n。
在不同的条件下,备选枢纽的客流集散强度可用不同的指标反映。 ①、已知城市公交线网的线路客流量
城市公交线网的线路客流量已知时,可以较为方便地求得各备选站址的客流集散强度量,其中:
Ea??1?li,lj?Ra?e(l,l)????e(l,bi)????e(l,wa)ij2i3ili?Rali?Rali?Ra ??4??e(l,ou)i (7—12)
式中,
Ra—经过a的公交路线集合。
e(li,,lj )—公交路线li ,lj 间的换乘量(人) ;
e(li,bi)—公交路线li与自行车方式bi间的换乘量(人) ; e(li,wa)—公交路线li与步行方式wa间的换乘量(人) ;
e(li,ou)—公交路线li与其它(如对外等)交通方式ou间的换乘量(人) ;
?1,?2,?3,?4—各种客流转换类型的权重系数,与规划的枢纽的类型有关。若
令?i?1(i?1,?,4),则有: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0-
Ea?li?Ri?[uli(i)?dli(i)]
(7—13)
式中,
uli(i),dli(i)—路线在li站点i的上、下客流量(人)。
②、已知城市客流OD分布,规划线网不确定
当未知规划线网,但已知城市客流OD分布时,可按以下公式估算客流集散强度:
Ei ?j,k?Q?qjk??ijk
(7—14)
式中,
qjk—OD点j,k间的OD客流量(人);
?ijk?1,当j,k间的最短路经过i。 ???0,否则与前类似,qjk可按所规划的枢纽类型对各方式OD量进行折算。 ③、城市客流OD和规划线网均不确定
当未知OD客流和规划线网时,文献[2]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方法,即根据经过备选枢纽点的道路网节点或OD对间最(次)短路条数来选取枢纽点。计算方法如下:
Ei ?j,k?Q或:
??ijk?? ijk
(7—15)
Ei ?j,k?N式中,
??ijk?? ijk
(7—16)
?'ijk???1,当j,k间的次短路经过i;
?0,否则Q—道路网节点集合,节点个数为q; N—OD点集合,OD点个数为n;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1-
当Ei ?0.20?2q(q?1)且Ei ?0.20?2n(n?1)时,备选枢纽点入选。
(3) 选址模型算法分析
客运公交枢纽选址方法通常有逐个选址法和枢纽推荐法两种,算法流程参见图7—3和图7—4。
备选枢纽可根据经验和用地的限制进行选取,也可将所有路网节点列入备选址集,在选址过程中考虑用地的可实现性。
总之,枢纽选址模型以经过枢纽的线网客流量或OD量,或最(次)短路径条数最大为优化目标,反映了枢纽选址的关键因素—枢纽客流集散强度。
计算备选站址的Ei找Ei0 =max{Ei }确定点I0 的用地规模及服务范围去掉点i0服务范围内其它备选站址还有备选站址吗?N结束 图7—3 逐个选址法流程图
计算备选站址的Ei 找出所有Ei?E0 确定所有j的可能用地规模及服务范围 对集合?j?进行综合选址决策 结 束 图7—4 枢纽推荐法流程图
Y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2-
7.4 大容量捷运公交系统接运枢纽规划
本节介绍快速大容量捷运公交系统(MRT)—公交接运枢纽选址优化方法。 大容量捷运公交系统的公交接运枢纽选址是建立在MRT路线直接吸引客流量已知的基础上的,通过计算各个站点始发的接运路线可能为MRT路线所运送的最大客运量,评价各备选接运站点的优劣。
假设MRT线路第i站点的剩余上客量为u[i],剩余下客量(人)为d[i],断面i到i+1的剩余客流(通过)量为f(i,i?1),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7—5所示。
这里假定路段i到j的剩余客流(通过)量(人)为:
f(i,j)?minf(k,k?1)k?i,j?1(i?j)
(7—17)
站点i到j的剩余客流(通过)量(人)为:
f[i,j]?min(f(i,j),u[i],d[j])(i?j)
(7—18)
则站点i到j的剩余客运(周转)量(人·公里)可由下式计算:
fl[i,j]?f[i,j]?l(i,j)式中,
(i?j)
(7—19)
l(i,j)—MRT路段i到j的距离(公里)。
站点最大上客量站点上客量站点剩余上客量断面剩余客流量轨道线 站点下客量 车 站断面最大客流量断面客流量站点剩余下客量站点最大下客量
图7—5 路线、站点的客流量和剩余客流量示意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