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麦积区2010年高考备考学科指导意见
人们把太阳最高的时刻规定为12点,其它时间依次类推。
1、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2、同一经线上的时间(包括地方时与区时)相同 3、计算公式:东方时刻=西方时刻+时差
西方时刻=东方时刻-时差
(二)日界线
1、日界线:日期变更线,新日期的产生地。一般经度为180度。 2、新日期推进线:地方时为零点
日 进 推 西 向 期 日 新
界 旧 日 期
新 日 期 线
旧 日 期 新日期 零 点
(三)区时的计算
1、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25-
旧 日 期
2、以零时区为中向东排列十二个时区,向西排列十二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区时相同,日界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
1.举例
(四)日照地球图与时间计算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 。
3、同一经线上的时间相等。 (五)昼夜长短的计算。
1、读图法:利用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计算,读出昼弧(或夜弧)跨越的经度,由于地球每小时自传15度,二者的乘积就是昼长(或夜长)。 2、计算法。利用日出时间或者日落时间 12点-日出时间)×2=昼长 (日落时间-12点)×2=昼长
3、纬度数值相同的地区,北半球的昼长(或夜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或
昼长)。
4、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极昼极夜是从极点开始的。 5、极昼(或极夜)的范围计算。
(90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到极点(90度)
6、离直射点的纬度距离相等(或日期差相等)则昼长或夜长相等
(六)日出方位: 全球来说,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落西北。春分和秋分出正东落正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处东南落西南。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八)直射点与物体的影长
1、直射点正太阳高度最大,向北向南递减。
2、同一经线上两地的纬度差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差
-26-
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各层次学生学法的指导
通过课堂的精讲精练,以及对复习参考资料的精选,补充,使第一轮复习题由简单到较难,使学生会做题、乐于做题,真正做到资料对复习的极大推动作用,使学生始终跟随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彻底消除学生单干的现象。
四、如何收集信息、筛选和使用信息,加强学科教学的交流与合作
利用网络、杂志、报刊以及兄弟院校的高考具体实施方案,精心选择,仔细研究制定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教研会、区高考研讨会、市高考研讨会,省高考研讨会,收集信息。并在复习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
五、如何调节学生心理,适应高考,提高应试水平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彻底消除学生粗心大意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使他们遇难题不慌,遇简单题不躁,见高分题不怕。 使学生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
六、如何备课、上课、检查作业
1、备课:充分利用教研会,备课组会,共同讨论每课时教学内容与高考的接轨,教学方法、课堂艺术感染力等。深刻探究高考命题规律,精选习题,精选资料。必须做到精讲精练,注重课堂容量的大小,作业量的大小。
2、讲课:精神饱满,有激情,设臵兴奋点,使课堂气氛活跃,不枯燥。结合学生的能力对知识重难点着重阐释,使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充分驾驭每一节课。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吸引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提问,多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教师,人人动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检查作业:复习资料、课堂笔记查阅。书面作业全批全改。通过下午自习,晚上自习的精心辅导,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解决教与学严重脱节的问题。
七、如何检测分析(月、中、模拟、专题)做到备考目标段段清。
月考,单元检测精心命题,注重自己教学思想的反映,通过试卷分析,总结出每单元存在的问题,并用一定的时间专门解决。消除知识盲点,真正做到每单元知识的段段清。
八、2010年备考地理学科教学总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
从7月23日至8月20日(暑假补课)、整个第一学期以及寒假补课,第二学期前两周,长达30 周。这是最关键的一轮复习,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读图技能,使学生能用高中的理论解释初中的地理现象,熟悉地图,并且完成资料中的所有习题。初步建立知识框架。通过检测发现本轮复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拟定下一轮复习方案。
( 二)第二轮复习
从3月15日到4月底进行专题复习——知识的重组。教学目标为: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能从一定的高度解释地理现象,能解答各种地理问题,能
-27-
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注重学科内综合。查漏补缺,熟悉模糊知识点。共有十大专题,每个专题有一套训练题,考试一次。各个专题都由主要负责教师,形成书面讲义。使全区地理教师多交流,多探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①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②陆地水与水循环;③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④中国区域地理由市二中老师主要负责。
⑤气候的特点、分布与成因;⑥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⑦人类生产活动;⑧世界区域地理;由市八中老师主要负责。
⑨天气系统;⑩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⑾国土整治;由市九中老师主要负责。 (三)第三轮复习
2010年5月第三轮复习,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和热点的关注。长达四周,计划训练十二套跨学科综合题,重视讲评,培养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较高 的答题技能;注重热点事件与本学科知识的结合,用地理知识解释热点事件。教师设计学生错题档案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通过认真分析及时处理。并且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克服学生的疲劳心理。
(四)休息阶段
6月3日、6月4日、6月5日,6月6日放假休息,要求学生正确安排休息时间:早晨必须8点起床,午休不能超过两点,切记不能在三点至五点和九点至十二点睡觉,保持良好的心情,玩耍时小心造成伤害,可以做少量热身题(6月5日,6月6日)。各任课老师提前印发,要求题目简单,题量合适,增加学生的自信心。6日下午去考点熟悉考场,检查答题工具。
(五)检测考试安排 1.第一次月考
时间:8月底;题源:自命;考试内容:《中国地理》 2.第二次月考
时间:九月下旬;题源:自命。考试内容:《国土整治》第一至五单元 3.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
时间:十月下旬;题源:自命。考试内容《国土整治》第六至十二单元。 4.第四次月考:
时间:十一月中旬;题源:自命;考试内容高一地理第一、二单元 5.全区第一次检测(第五次月考)
时间:2010年元月;题源:教研室组织命题; 6.全区第二次检测(第六次月考)
时间::2009年3月;题源:全省统一。 7.全区第三次检测(第七次月考)
时间:2009年四月底;题源:全省统一。 8.第八次月考
时间:5月20号;题源:自命。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