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昌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4 - 201220400122陈虹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绪论
建设和资源环境等个方面对福建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最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髙各城市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②陈仲光等学者在其论文中,根据竞争力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等个方面选取了项具体指标构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对省内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评比,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
研究简述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目前在城市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创建评价体系来对城市的竞争力问题开展研究,该研究工作已趋于成熟,但随着政治、经贸、社会、文教、生态等因素的动态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也不断发展变化。
①俛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②魏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数量分析厦门大学学位论文,
③陈仲光等基于“基准分析”模式的福建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城市规划,福建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随着中央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体系的逐步推进,如何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视角、更全面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晌和决定城市竞争综合实力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科教文化、资源环境等重要因素,构建起一套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城市各个方面竞争实力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就成为当前阶段有关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基础上,根据所能获得的最新权威数据,就分析福建省内城市发展水平所做的一次尝试,同时釆取了多种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及竞争力分类评测方法突出了自身特色。
1.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概述
1.1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城市竞争力问题也不例外。要研究城市竞争力问题,首先应该对它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认识,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城市竞争力。本文认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力理论。 近年来,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国内外学者在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了城市竞争力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城市竞争力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学术界还未能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义。
1.2 城市竞争力的特征与本质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绪论
1.2.1 城市竞争力的特征
城市竞争力理论是在借鉴了国际竞争力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但与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相比较城市竞争力具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性质。 (1)综合性。城市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综合性、多层次、多方面的。不管是城市竞争所需要的条件,即城市为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所创造的环境,还是城市主体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的能力,都是综合性、多层次、多方面的。这些资源涉及了多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人才等。因此说城市竞争力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2)系统性。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盲目性和片面性。因此,培育城市竞争力必须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始终把握整个系统的整体特性,从而达到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3)动态性。一个城市的静态竞争状态对城市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第二章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它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但由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城市竞争力还是更多的表现为动态的发展和变化,城市竞争力只有放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才具有意义。换句话说,一个城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可能关系到其 5 年乃至 10 年以后的竞争力的大小,从动态角度讲,现在竞争力强的城市 5 年或 10 年之后却未必能保持住这种优势,现在竞争力弱的城市几年之后也可能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4)相对性。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某一时点去观察不同城市的竞争现状,各城市的竞争力是可比的,从不同的时点去观察同一城市的竞争力发展变化,同样具有可比性。只有将竞争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才能体现出竞争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这种竞争力还体现在某一空间范围,即在区域内或国内进行比较,看某一城市是属于某一区域内竞争力强的城市,还是国内竞争力强的城市,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1.2.2 城市竞争力的本质
城市竞争力的本质-集聚和扩散功能。对于集聚一词的概念,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是这样定义的:集聚(Cluster)是指在地理上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的机构如学校、协会、研究所、贸易公司、标准机构等在某一地域、某一产业上的集中后,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一种状况。波特教授还认为,集聚对经济发展能产生良好的功能,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可以更经济的获得专业化的投入要素和人力;第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取相关信息;第三,通过集聚可以增强企业间的互补性;第四,低成本的获取公共产品;第五,集聚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激励。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确实明显的表现出了集聚的功能,虽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绪论
然不同的城市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大有小。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城市是重要的资源转换中心。通过城市庞大的生产体系加工着自然资源、原材料以及知识和信息,并将它们转换成各种产品、货物及信息知识产品。
(2)城市是价值增值中心,在资源要素的转换过程中,城市创造出新价值,成为利润中心。
(3)城市是物资集聚和流转中心。资源要素的转换促使城市必须对资源要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货物的输出进行运作,使城市成了实物分配的枢纽。
(4)城市是资金配置中心。一方面,城市的生产体系对资金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实物的流转和分配,资金的流转和分配也在同时进行。
(5)城市是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由于重要的经济活动大多数都是在城市进行的,所以各种信息主要是在城市内产生、交换、然后进行扩散。
(6)城市是人才集聚中心。城市的生产体系运作需要大量人才,同时大量人才也被城市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所吸引。
(7)城市是经济增长中心。通过以上几点内容,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当然也是经济增长的中心。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城市并不是为了集聚而集聚,城市集聚的目的是为了扩散。如果只有集聚而没有利用集聚进行扩散,那么这种集聚也是不能持续的。集聚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仅作为一种手段,扩散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且只有扩散才能进一步的增强集聚。
城市的扩散功能主要有:第一,扩张城市的市场性占有以及城市配置和利用资源的权利范围;第二,构筑更大空间的经济协作体系和建立更大的经济区域;第三,扩散城市的优势如观念、技术、管理等,带动和提高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从而更进一步确立城市对周边地区的主导性作用和吸引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城市的集聚就是城市吸纳城市本身、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外的资源要素,并充分利用这些要素来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而城市的扩散就是城市把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有计划地系统地渗入到周边地区甚至更大的区域,从而带动这些区域的发展,并在渗透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整体经济实力。所以说,中国城市经济的主要功能在于集聚与扩散,而城市竞争力的大小则集中表现为集聚和扩散能力的强弱
2.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因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是结构复杂、构成要素有机统一的有机题。在城市组 成体系中,有众多彼此关联的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信息的 反馈满足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城市发展是系统内部众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绪论
多子系统整体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系统协同作用”并非各子系统的 简单加总,而是靠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取得“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因而,分析和 评价城市竞争力水平的高低、运行质量的好坏,我们必须首先利用系统理论,将城市 竞争力这一抽象目标划分为几个子系统,进而建构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结构。 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按照城市竞争力投入要素可将其分为两类:“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前者是城市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就会优化投资环节,“筑巢引凤”,吸引外来资本、劳动者等流动要素,促进本地竞争能力的提高;后者“软件要素”各级城市政府投资于公共服务方面,如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开支。一般认为“硬件要素”对城市政府的竞争力的提高具有边际效益递减、收益见效快耗散也快等特点;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软件要素”具有天然边际效益递增、见效周期较长、持续时间也长的特点。 本文研究城市竞争力系统,其要素构成主要从城市经济实力、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科技、国际化、政府管理、生态环境、人力资本、生活质量等八个方面进行研究。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对其进行概念的科学界定以及对若干城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找出城市竞争力的沟通特点,以及对未来最为考量的因素,从而来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公正性、宏观性。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内容如下: 城市经济实力因素
(1)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具体包括 GDP、人均 GDP。 (2)反映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具体包括 GDP 增长率。 (3)反映城市投入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5)反映城市经济结构的指标,具体包括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 加值。 国际化因素:
(1)反映城市国际投资水平的指标,具体包括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2)反映城市进出口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 科学技术因素
反映城市科技投入水平的指标,具体包括 R&D 内部经费支出、实验与研究发展 人员、城市科学支出。 城市设施因素
(1)反映城市交通运输设施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货运总量、客运总量、万人拥 有公共汽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公路里程数、公路密度。 (2)反映邮电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邮电业务总量。 (3)反映城市能源使用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供水总量。 政府管理因素
(1)反映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4)反映城市居民消费规模的指标,具体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