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引导数学解题反思,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出底面周长和高,或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要求学生通过所给的条件求出圆柱的体积。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变式题组,可以通过反思,进行分析归纳汇总,有哪些同类型的问题?常见的有哪些形式?应分别采用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法?注意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解题后要把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有利于提高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
4、 鼓励质疑, 反思批判
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案例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答案。运货所需要的车辆,包装蛋糕盒需要的彩带等,做衣服需要的布料,都不能按理论计算,要以实际生活相联系。什么题用四舍五入法,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解题。。通过作业的分析、讨论、讲评,鼓励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以严谨的学术观点审视,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实际取值范围,严密论证有余数除法在取值的可能性。要不就闹笑话了
5、引导多解,反思角度
我们在提问、举例、讲评数学问题时,要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并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
5
问题情境,启发探索,诱导反思,养成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的习惯。 在解题训练时要求学生不能仅满足于一种解法,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其他解法。通过讨论与交流,从中鉴别各种方法的作用与最佳方法,并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解题的核心问题与共同本质。我有时宁可让学生少做些题,但要求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法做好某些题。 案例:解应用题:水果店购进梨和苹果一共360箱,苹果箱数是梨的4倍.苹果和梨各有多少箱?
(1)用和倍的知识解是: 和÷(倍数+1)=1倍数。苹果和梨比,梨是1倍,360÷(4+1)=72——梨,72×4=288——苹果
(2)用比例分配的知识解是: 苹果和梨的比是4:1,苹果4份,梨1份,共5份。先求1份:360×(4+1)=72——梨,72×4=288——苹果
(3)用比例的知识解是: 梨和苹果一共5倍,梨占1/5,苹果占4/5, 梨360×1/5=72(箱),苹果360×4/5=288(箱)
通过此法,教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变异。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
6、指导小结,反思脉络
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这个问题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开始,如果此时停止了这个问题的思维活动,将错过反思的大好良机,数学家波利亚就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只解决了
6
“怎样做?”等问题,而没有解决“是否解中有错?”“为什么这样解?”“还能怎样解?”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不失时机的解后反思才能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再验证、再认识,使自己对数学概念、定理、方法等各个方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极大的提高思维水平。
四、反思方法应用,提升思维品质,事半功倍
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方法的再思考,是提高解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方法的再思考可以省去重新熟悉一个新题的时间,在已经熟悉的背景下,转换思维角度,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开辟新途径。其次,重新思考解题方法,能提高思维的层次,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容易产生巧思妙解。第三,新方法的产生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感觉,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战胜数学困难的热情。还有,在方法的再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多角度探索,不仅串联知识,而且巩固方法,尽管有时没有获得新颖的方法,同样也有不匪的收益。
总之,教师必须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努力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意识与应用,学生只要学会了解题反思,就能以少胜多,较大限度地发挥其解题能力、功能,使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跳出题海,激发创新意识,促进数学探索与解题能力。反思方法应用,提升思维品质,事半功倍。
7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永忠.剖析错因,反思教学.数学通报,2003第12页. 3、张平.谈高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J].吕梁高
4、王玉花.数学解题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M]. 内蒙古师范大学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