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右岸坝基开挖支护施工
左右。
c 孔深、孔距、排距
孔深按照台阶高度进行控制,本次爆破试验孔深为8~12m;孔距、排距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岩石的节理及台阶高度、炸药单耗、炮孔密集系数不同进行控制。
d 炸药单耗
根据坝基已经进行的爆破效果分析,结合本次爆破试验的岩石节理情况,在本次拱肩槽爆破试验过程中,拱肩槽的爆破单耗控制在0.38~0.4kg/m3,预裂孔的线装药密度控制在300g/m左右,预裂底部装药量控制在0.8~1.6kg。
e 装药结构
在孔深、岩石单耗等确定下来以后,由于孔排距较小,根据计算,上部不装药段过长,爆破以后超径块石较多,满足不了挖装要求,造成挖装困难。本次爆破试验中,在保证岩石单耗的前提下,采取下部连续装药的柱状药包,上部不装药段加设辅助药包的装药方式。
f 联网形式
根据爆破振动测试成果及设计对最大一段单响药量的限制,预裂孔一般4~5孔为一段,梯段爆破与缓冲孔一般为单孔单段。 各次爆破试验参数汇总如下表2所示。
(2)爆破试验结论
通过四次专项爆破试验,可以得出适用于右坝基开挖的爆破参数: ①预裂爆破:当采用90~100mm孔径时,对拱肩槽,预裂爆破孔距宜为0.6m, 孔深以设计槽坡分段高度而定,线装药密度不大于300g/m,底部装药量宜为2~3?;边坡预裂,孔距宜为0.8m,孔深以设计边坡高度而定,但梯段高度不宜
大于15m,线装药密度不大于350g/m,底部装药量宜为3~4?;根据爆破试验及爆破生产,推导出适用于右坝基预裂爆破的经验公式?= 400a0.58。
②缓冲孔:缓冲孔宜采用不大于80mm的孔径,孔距不宜大于2.0m,与预裂孔间距宜为1.0~1.5m,需采用不耦合装药。
③梯段爆破:孔排距宜为3.5?3.0m,单位炸药消耗量为0.4kg/m3。 ④最大单段起爆药量:根据爆破试验及生产爆破的爆破振动监测和物探检测,设计对各区域最大单段起爆药量的划分是合理的,即距建基面30m以外单响药量不大于100kg,30m~15m不大于75kg,15m以内不大于25kg。
表2 各次爆破试验参数汇总表 预 孔深(m) 裂 线装药密度(g/m) 孔 最大单响药量(kg) 孔距(m) 缓 冲 孔 排距(m) 孔深(m) 单耗(kg/m3) 最大单响药量(kg) 孔距(m) 梯 段 爆 破 孔 排距(m) 孔深(m) 单耗(kg/m3) 最大单响药量(kg) 20 2.5 2 10.2 0.38 17 4.0 3.0 10.2 0.38 41 20 2.5 1.5 13.1 0.4 18 3.5 3.0 13.1 0.4 50.4 20 2.5 1.5 8.3 0.4 11 3.5 3.0 8.3 0.4 30 20 2.5 2 14~15 0.4 30 3.5 3.0 14~15.5 0.4 60 400 350 300 300 10.2 13.1 8.3 19 孔距(m) 第一次 1.0 第二次 0.8 第三次 0.6 第四次 0.6 注:表中孔径均为90~100mm。
3.1.2 右坝基开挖施工
右坝基开挖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7年1月~5月,本阶段为CII标开挖至1885m高程后,CIII标尚未招标确定承包人,延续CII标合同继续向下开挖施工。主要进行拱肩槽上游侧边坡的开挖及支护,拱肩槽未进行开挖。
第二阶段,2007年6月~2008年3月,正式进行拱肩槽的开挖,施工高程为1885~1770m高程。开挖方式基本上按常规方法进行,场内外施工道路均畅通,开挖可直接出渣,支护材料可直接运至作业面。本阶段与厂房及泄洪洞进水口同时施工,同步下降,施工道路从进水口部位经过。
第三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8月。本阶段进行1770~1710m高程之间的开挖支护。本阶段开挖全部采用向基坑翻渣的施工方式。基坑出渣基本由CIII标左岸施工单位承担,我部进行普斯罗沟沟口处的出渣。
第四阶段,2008年8月20日至今,本阶段进行1710以下的开挖。于2008年8月17日自基坑向右坝基1700m高程修建施工道路完成,右坝基开始全面直接出渣,不再向基坑翻渣。
由于下述原因,右坝基开挖及支护施工进度滞后约3个月: (1)油料供应影响
2007年年底柴油供应紧张,导致2007年第四季度的施工进展缓慢,直接影响了2008年的施工进展。2008年5月~7月油料供应紧张,直接影响了右坝基的开挖和支护。
(2)鉴于基坑出渣及大坝左岸工程施工进展的严重滞后,业主在大坝开挖工程中进行了战略调整:牺牲大坝右岸工程的施工条件和进度,确保大坝左岸工程基坑出渣的条件。如在2007年四季度,为保证基坑出渣,要求我部1770m高程以上的拱肩槽及上、下游边坡开挖不得向基坑下渣,而要直接运走,而根据合同要求,右岸1850m高程以下的拱肩槽及上、下游边坡开挖弃渣均为直接下基坑;根据合同要求,大坝右岸工程弃渣每月有14天的全线直接下基坑的条件,但从2007年11月~2008年7月只能每月80小时左右的全线直接下基坑的条件,其余时间只能经由普斯罗沟边转运出渣,但由于下渣点工作面狭窄、仅20来米宽,并且本身是需要开挖的,在开挖期间无法下渣,因此在此下渣强度有限。
因此,合同条件不满足施工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大坝右岸工程的施工进展。 (3)地质条件变化和设计变更
1780m高程以下由于f14断层和卸荷裂隙的影响,边坡岩体破碎、稳定性变差,为此:设计进行边坡支护的变更,上游侧坡1765~1795m高程之间边坡的锚杆变更成锚杆束、上游侧坡原C型支护(4.5m和6m锚杆)变更成A型支护(9m和6m锚杆);要求改变支护与开挖的关系,从原来的边坡浅层支护滞后开挖15m高差改为边坡浅层支护紧跟开挖,即一级边坡开挖出来后,在新开挖的边坡浅层支护未完成前,不得进行下级边坡的开挖。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①边坡支护工程量增加,施工时间相应增长,施工资源必须相应调整;②边坡支护直接占用直线工期,成为关键线路;③施工进展变慢,总工期延长。
(4)物探
拱肩槽建基面开挖完成后,新增大量物探工作,新增的物探钻孔及配合工作
对拱肩槽的开挖产生很大影响:不可意料的新增物探工作占用了正常的施工资源,影响了正常的系统的物探施工项目,进而影响了拱肩槽的正常开挖(物探工作不完,不允许进行下一台阶的开挖)。
(5)喷砼支护供砂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供砂是自CII标开工以来直至2008年7月份就一直困扰我部施工的一大问题。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目前砂的石粉含量仍不能达到要求),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目前,无论是边坡支护,还是竖井等地下工程支护,以及沟左支洞混凝土回填,均受供砂制约,不能保证施工进度。
(6)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在雨季保障率不高,经常塌方阻路,原材料、机械设备进场困难,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3.2 支护施工
右坝基支护工程主要包括锚索、锚杆(束)和挂网喷混凝土支护。 根据设计要求,随机支护和系统支护中挂网喷混凝土、锚杆、锚杆束支护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应大于15m,预应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应大于30m。但由于f14断层及卸荷裂隙的影响,1765m~1815m高程马道之间边坡要求支护紧跟开挖。
(1)1885~1720m高程
边坡喷锚支护参数:分为RB-A型、RB-B型、RB-C型三种形式。RB-A型主要加固f13、f14断层出露区域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拱肩槽下游侧坡,采用?28L=6.0m\\?32L=9.0m@=2.0m锚杆交错梅花形布置;RB-B型主要加固f13、f14断层埋深较浅的区域,以及厂房进水口侧壁无法布置锚索的区域,利用长锚杆对表层岩体进行加固,采用?32L=12.0m\\L=9.0m@=2.0m长锚杆交错梅花形布置;RB-C型主要用于加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拱肩槽上游侧坡,采用?28L=6.0m\\L=4.5m@=2.0m锚杆交错梅花形布置。三种支护形式均采用喷厚10cm的C25混凝土,挂?6.5@=15cm钢筋网,打排水孔?76L=6.0m@=2.0m。
拱肩槽支护:分为RB-D型与RB-E型支护。RB-D型采用?28L=6.0m\\L=4.5m@=3.0m锚杆矩形布置,用于加固拱肩槽1885~1810m高程之间槽坡;RB-E型支护采用?28L=6.0m\\L=4.5m@=2.0m锚杆矩形布置,用于加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