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和治理(荒漠化的防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和治
理(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Word版含解析
10.据图可知( )
A.放水流量较小时,草被覆盖度越高,侵蚀产沙越多 B.放水流量较小时,坡上部较坡下部产沙量少 C.放水流量较大时,草被覆盖度越高,侵蚀产沙越少
D.放水流量较大时,50%与70%草被覆盖度下坡面产沙量差异不显著 11.下列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坡面草被的减蚀作用受降水时间影响较大 B.坡面草被减蚀作用受降水强度的影响较大 C.只要提高坡面草被覆盖度,就能防治坡面侵蚀 D.草被适宜配置在坡下部,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10.D 11.B [第10题,据图可知,当放水流量为3.2升/分钟时,草被覆盖度越高,侵蚀产沙量越少;当放水流量较小时,比较坡上部产沙量与坡下部产沙量,可发现坡下部产沙量较少;当放水流量为5.2升/分钟时,50%与70%草被覆盖度下坡面产沙量差异不明显,坡下部配置草被的情况下,70%草被覆盖度坡面产沙量反大于50%草被覆盖度坡面。第11题,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大,产沙量显著增大,反映出降水强度对产沙量的影响,而不是降水时间长短对产沙量的影响。在
- 5 - / 8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和治
理(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Word版含解析
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减蚀作用就不显著了,说明坡面侵蚀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措施;在径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草被配置在坡下部减沙效果并不显著。]
二、非选择题
12.(2019·海东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地区。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该区域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在研究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岛西部地区简图。
(1)试描述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2)试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3)一些专家认为,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可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请说明可借鉴的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知识。第(1)题,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出,沙漠化的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纬度位置、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第(2)题,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
- 6 - / 8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和治
理(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Word版含解析
定位,GIS主要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空间分析和评价,结合三者的特点分析即可。第(3)题,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和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在成因上具有很多共性,且借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经验可提高治沙成功率。
[答案] (1)分布特征:主要沿海岸带呈南北狭长分布;部分沿河谷向内陆延伸。原因: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量少;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植被稀疏,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人们环保意识差,对植被破坏严重。
(2)利用RS可以对海南岛西部沙地进行动态监测;利用GIS可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成因、预测土地沙漠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为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依据。
(3)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共性,包括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等;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可减少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研究时间和费用,并提高治沙的成功率。
13.(2018·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
- 7 - / 8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和治
理(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Word版含解析
抑制风沙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明确黄泛平原是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第(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 8 -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