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 镁粉—硝酸银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 镁粉—硫磺 锌粉—硫磺 铝粉—氧化铅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 品 名 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还原剂—硝酸铅 氧化亚锡—硝酸铋 浓硫酸—高锰酸钾 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铜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属如钾、钠、锂、与水混合。 镁、钙、铝等 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醋酸 醋酸酐 乙醛、甲醛 丙酮 乙炔 液氨(无水) 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氟、氯、溴、铜、银、汞。 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水 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乙炔、过氧化氢。 硝酸铵 溴 苯胺 氧化钙(石灰) 活性碳 铜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 称 氢 气 爆炸极限(体积,%) 4.1~74.2 乙 炔 二硫化碳 乙 醛 一氧化碳 乙 醚 丙 酮 甲 醇 乙 醇 丙 醇 二 噁 烷 苯 3~82 1~44 4~57 12.5~74 1.9~36.5 2.6~13 6.7~36.5 3.3~19 2.1~13.5 2~22.2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2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例如: (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
(2)减压蒸馏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馏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
(3)对使用的四氢呋喃,乙醚等蒸馏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馏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
(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实验中若操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
(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
3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