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as9研究历史(转自一个研究生作业)(这是今年5月份写给吴畏老师的) - 图文
忽视的声音,引发了震动的是接下来的两篇文章。虽然我们这个故事从头讲下来你觉得仿佛有此文章顺理成章,但是乍一看,两篇文章的成果实在太诱人,太漂亮了。也的确,短短5个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重要的一大步。
虽然说是2篇文章,意义却是一个,他俩很有意思,背靠背,连着印在同期的Science上,一前一后。第1篇【1】就是丛乐学长的文章了,而第2篇【17】来头也不小,是George M. Church课题组的作品。
(应该说,可以看出第二篇文章几乎是被第一篇的文章“逼”出来的,有种赶着发没有well-organized的感觉,但其实做了很多东西,具体后面再说。其实还有杯具的同样的第3篇【18】,来晚一步,只好nature子刊了。) 这2篇文章的突破就是——在人类细胞中,成功实现了由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向编辑。
(注意是编辑,而非简单地剪切。嗯,Genome Editing,是不是听起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洲”际导弹,深入敌镜,精确制导,圆满完成
图11 组装导弹,直入腹地---入核导弹系统【1】
先来看看第1篇,第2篇的异同稍后再表。想在真核内实现基因组的编辑,第一步就是要进核。NLS就是潜入目标的伪装,戴了 2个帽子,一头直入腹地。当然导弹必备的爆破装置Cas9和定位装置crRNA等也必在导弹组成中。
调试导弹,精简装备
顺利完成第一波实验,继续调试导弹,居然有惊喜——装备是可以精简的,RNaseIII不是必须的,因为估计“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就是人类细胞内的同样蛋白是可以帮忙的!
同时也发现“制导”位置不同,在一个loci中target的序列不同,效率也不同。他们也尝试了双剑合璧,但是发现组合制导效率略低。
图12 变“战后重建”为“和平殖民”,减少毒性———用HR插入新东西【1】 这是很赞的一步,这里就充分利用了我们说的一个domain切一条链的发现,变双链切断为切开单链的一个口,再导入外源片段,从而介导HR,通过重组的方式实现片段替换——从而插入,删除,等等,都成为了可能。
图13 “万箭齐发”同时一块儿切【1】
另一幅让人激动不已的途径就是可以万箭齐发,而这也充分利用了CRISPR系统本身的特性——人家本来就是个array嘛。
当然,还有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下面这种删除方式:
图14 切两头,直接删除一段【1】
总之一句话——导弹在你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讲完了丛乐的文章,下面就说说第2篇文章与丛乐文章的不同之处——
1、用且只用“双剑合璧装”guide RNA (gRNA) 图15【17】
2、鉴定体系用的是 GFP rescue, 更漂亮 图16【17】
3、做且只做 human cells 更多关注在人细胞中(包括iPS cell)的实际应用。
4、做了庞大规模的生信设计,目标针对整个基因组水平设计全几组靶标,覆盖近一半基因。(野心很大啊,名家风范)
5、与ZFNs ,TALEN 比较的实验更多。 6、工作量更大,数据量更大。
所以看来,动手快是多么重要,差点到手的鸭子被别人抢了总是不好的,然追求完美也是有价值的。
此剑一出,谁与争锋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这目前为止,故事的高潮部分是这个样子——
1、 实现真核细胞体内的基因组编辑,而且一下子打通关了,直接搞定了终极目标——“大boss”human cells
2、利用单链切除介导HR(同源重组),变单纯的切为定向编辑:想插入,改写,删除,全部满足你
3、实现“万箭齐发” ,别再打一枪装一次子弹了,咱已然进入机关枪时代了。
4、证实了与TALEN比的优越性(大家都懂得,其实即使在效率差不多的情况下,无需新编码蛋白而是换短序列即可的Cas9,比TALEN有着不可逆转的便捷性优势)
总之,我们获得了一种想打哪里只需要换“定位弹芯”-gRNA 就行的基因导弹,定点、准确、体内体外、原核真核都可以。更重要的是方便、便宜(“几个质粒就OK”)。 如此利器,预示前景一片大好,自然各家不吝溢美之词【20】【21】【22】【23】【29】。
有人欢喜有人忧,你方唱罢我登场——更高、更快、更强
如果说Cas9开启了一个基因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大家都开心还来不及,只有一个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