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进行课外拓展,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3.导入: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自学能力。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何、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简单介绍诗人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是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板书):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板书): ①欲:将要。
②断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悲伤到极点。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会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小结: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难受。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学习后两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两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交流对诗人的了解。(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因过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4.说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5.交流理解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一个人。
异乡:他乡。
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介绍创作背景:17岁的王维离开家乡,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一直没有回到家乡。(板书:孤独)
③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④倍:更加。(每逢重阳佳节,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⑤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处要利用活动提示里的表格,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⑥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登高、插茱萸。)
②他们在登高、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出示图片,介绍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③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④想象画面: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板书:思念)
小结: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首先,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的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其次,通过想象画面,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 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酉”。
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反犬旁第三笔是“”,不出头。 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间距均匀。 牧: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字旁末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 4.学生书写展示,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写字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课上要给予学生观察、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积累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2.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过节的风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通过指导学生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