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5月调研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9.5.9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效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日趋深入的讨论。
杜维明从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的角度讨论了建立共同体的可能性。在他看来, 共同体”这个词的理想含义在于,“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分享一种共同价值和实实在在的公民道德,并通过致力于实现公善而联合为一体。然而,这样一种统一体允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信仰差异,只要这种多样性和差异不致侵害他者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对于儒家而言,道徳是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儒家“修齐治平”的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首先展现为一个道德共同体,杜维明称其为“信赖社群”。对于一个“信赖社群”而言,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基于秩序的建构,更在于内心的彼此信赖与道德的影响。
对于儒家生态哲学而言,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人与人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共同体中。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在此关系内人与其他生物都是平等、自由的。早期人类文明普遍有着对人的道德关怀大于动植物的特征。例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皆是人用以维持生计的生产材料。在中国,商周时期的宫廷亦曾以大量牺牲献祭。《论语》也记载,孔子退朝后听说马厩着火,问人的伤亡情况而不问马。但是,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
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儒家虽然承认人在思想与行动上的优先性,但同时能够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在同一场域中的存在物,将自身的权力欲望转化为一种平等和友爱的精神。在儒家看来,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人能够通过道德实践参与到天地的运作之中,影响自然万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自然也影响、转化着人的生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天道”的尊重和遵循。可见,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也是彼此“信赖”、观照的,我们将这样一种共同体结构视为“信赖社群”的扩大化。
这样一种道德共同体有着显著的现实效应,可以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生存论层面上的启发。尽管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还只是一种构想,但是从人类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构想是适合于当前需要的。
(摘编自单虹泽《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依据儒家文化提出的以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B. 杜维明对共同体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基础之上的,具有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C. 儒家生态哲学不仅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 D. 传统西方文化将自然作为纯粹的工具,不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一致。 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突出了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 B. 文章从儒家道德共同体与儒家生态哲学人手,分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C. 文章将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作对比,强调儒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关怀的内在价值。 D. 文章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是按从现实到历史再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应对世界前所末有之大变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 儒家有关人类要对自然平等友爱的观点为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提供启示和支持。 C. 对于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认识较之于儒家生态哲学的认识前者更为深入和完善。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要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理念,还需作出长久的努力。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
的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依据儒家文化”错误,原文“在儒家‘修齐治平’的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儒家”是探讨“人类命运共体体”的背景;C项,“儒家生态哲学不仅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错误,原文“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的主语是“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一致”错误,从原文第三段“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看与儒家文化一致”。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强调儒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关怀的内在价值”错误,此处原文不是谈对人的道德关怀”,而是对自然的关怀。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C项,“前者更为深入和完善”错误,文中并未比较两者的认识程度。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一部汽车的组装需要各大洲20多个经济体提供零件,一架客机更需要1500多个大公司和15
万家中小企业的协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被遗忘的角落”,也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可以说,对于企业,参加进博会绝不是一时之计,而是拓展中国市场、寻找发展蓝海的必然之举。对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也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未来是什么样子? ”进博会上的不少企业都在尝试用最新的产品、前沿的科技、精心的设计,给出自己的解答。“会飞的汽车”引发未来交通方式的遐想,乒乓球机器人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比WiFi快100倍的LiFi技术让人期待,还有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疲分析仪……因为进博会,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思考与探索通往未来的更多方式。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开放合作不仅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摘编自盛玉雷《开放,感受进博会的“磁场效应”),《人民日报》2018年11月9日)
材料二:
(摘自安永事务所《中国对外开放新时代——一经贸升级转型释放市场潜力》报告)
材料三:
对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进博会带来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有助于优化国内商品结构,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进博会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平台, 让中国企业在与世界一流产品及服务的对标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此前有声音认为,不断扩大的进口或将对国内本已过剩的产能带来更大冲击。事实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客观上也形成了“鲶鱼效应”,倒逼国内那些犹豫不决的低端过剩产能退出或转型。
唯合作才能共赢唯变革才能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完善。进博会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