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下哪一个物理量不是矢量
以下哪一個物理量不是矢量?A. B. C. D. E.
加速度 位移 動量 勢能 重量
伽里略(1564-1642)是一位意大利科學家.據說他在比薩斜塔的頂層,同時釋放一個小鐵球和一枚大炮彈.他發現兩個球差不多同一時間到達地面. 下列各項陳述,哪些是由以上實驗所導出的正確結論? (1) 兩球以相同的加速度下墜.
(2) 物體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會維持勻速運動. (3) 作用於兩球的重力相等. 只有(1) 只有(2)
只有(1)和(2) 只有(2)和(3) (1)、(2)和(3)
一輛跑車在3.2 s內從靜止加速至100 km h-1.求該跑車的平均加速度. A. 4.34 m s-2 B. C. D. E.
8.68 m s-2 15.63 m s-2 31.25 m s-2 112.50 m s-2
兩輛汔車沿同一直路行駛.上圖顯示兩車的速度一時間關係線圖.下列各項有關兩車在時間To時的陳述,哪些是必定正確的? (1) 兩車剛巧相遇.
(2) 兩車以相同速率但沿相反方向行駛. (3) A. B. C. D. E.
汔車甲正在加速而汔車乙正在減速. 只有(1) 只有(3)
只有(1)和(2) 只有(2)和(3) (1)、(2)和(3)
一名太空人降落月球後發現自己的重量約為在地球時的六分之一.下列各項推
論,哪些是正確的?
(1) 若他在月球上將某物體往上抛,物體可到達的高度較將它在地球以同速率上
抛為高.
(2) 若他在月球上釋放某物體,物體到達地面所需的時間較把它在地球同一高度
釋放為短.
(3) 他在月球上可提起的最大重量較在地球時為大. A. 只有(1) B. 只有(3)
C. 只有(1)和(2) D. 只有(2)和(3) E. (1)、(2)和(3)
三個量值為F1、F2和10N的力作用於一物體,如上圖所示.若該物體保持平衡,求F2. A. 5.0 N B. 8.7 N C. 11.5 N D. 17.3 N E. 20.0 N
把一方塊置於粗糙的斜面上.現將方塊向上彈出,使它沿斜面上移.方塊到達最高點後沿斜面滑下.下列各線圖,哪個顯示方塊速度v和時間t關係?
一個均勻鋼球在水平地面靜止不動,且鋼球剛觸及一鉛直牆壁,如上圖所示.下列哪一幅圖顯示所有作用於鋼球的力? (註: W=作用於鋼球的重力, R=地面作用於球的法向反作用力, F=地面作用於球的摩擦力, N=牆壁作用於球的法向反作用力.
把一方塊置於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水平力作用於方塊.若這力的量值F逐漸增加,下列哪一個線圖顯示F和方塊加速度a的關係?
上圖顯示某物體的動能E和物體速度平方v2的關係.當該物體以4 m s-1的速度移動時,求它的動量. A. 4 kg m s-1 B. 8 kg m s-1 C. 16 kg m s-1
D. 32 kg m s-1
E. 由於不知道物體的質量,故無法計算.
一2kg方塊最初在地面靜止不動.現利用一機械提升該方塊,如上圖所示.若繩子的張力維持24 N,而方塊在2 s內上升了4 m,下列各項陳述,哪些是正確的? (1) 當方丟上升時,它的勢能會不斷增加. (2) 當方塊上升時,它的動能會不斷增加.
(3) 該機械在這兩秒內所發出的平均功率為40W. A. 只有(1) B. 只有(3)
C. 只有(1)和(2) D. 只有(2)和(3) E. (1)、(2)和(3)
某工廠打算生產如上圖所示的提秤.要使用該提秤量度物體的重量時,可於點X提起該提秤,並調校平衡錘的位置,直至桿AB成水平.從AB上的刻度可讀出物體的重量.若要提高該提秤可量度的最大重量,下列和項改變,哪些可達到這目的?
(1) 把在點X的繩子移向A端 (2) 增加平衡錘的質量
(3) 增加懸掛平衡錘的繩子的長度 A. B. C. D. E.
只有(1) 只有(3)
只有(1)和(2) 只有(2)和(3) (1)、(2)和(3)
以上哪些光學器件可用來將太陽光聚焦於一根火柴上,並使火柴燃點起來? (1) 放大鏡
(2) 手電筒內的抛物面鏡 (3) A. B. C. D. E.
用來矯正遠視的眼鏡片 只有(1) 只有(3)
只有(1)和(2) 只有(2)和(3) (1) 、(2)和(3)
把一物體置於某面鏡M前,物體經鏡片成一像,如上圖所示.M屬於哪一類鏡
片?它的焦距是多少? A. B. C. D. E.
鏡片的種類 凸鏡 凸鏡 凹鏡 凹鏡 凹鏡
焦距 20 cm 40 cm 20 cm 40 cm 80 cm
F和F’為上圖中透鏡的焦點,而AB為入射線.下列哪一路徑最能顯示其出射線? A. P B. Q C. R D. S E. T
一束光線射進一丟玻璃稜鏡,並沿上圖所示的路徑運行.求玻璃的折射率. A. 0.68 B. 1.07 C. 1.37 D. 1.47 E. 1.50
某學生利用一部單透鏡照相機拍攝兩本書.他發覺拍得的照片模糊不清,如圖(a)所示.下列各項改變,哪些能使該學生在同一地點拍攝到一幅清晰的照片(見圖(b))?
(1) 在拍照時使用閃光燈
(2) 用一塊焦距較長的透鏡替代照相機原有的透鏡 (3) 調校照相機的透鏡和軟片之間的距離 A. 只有(1) B. 只有(3) C. 只有(1)和(2) D. 只有(2)和(3) E. (1)、(2)和(3)
某學生利用兩塊三稜鏡製成如上圖所示的潛望鏡.下列各圖,哪個正確顯示觀察者看到物體所成的像的形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