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双基限时练23 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双基限时练(二十三) 自主赏析《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毋庸|勿动 白皙|分析 饥馑|怀瑾握瑜 ......B.摄取|威慑 哂笑|栖息 章甫|果干肉脯 ......C.铿锵|悭吝 沂水|边圻 喟然|帝室之胄 ......D.侍坐|怙恃 比及|庇护 一俟|伺机行事 ......
解析 A.wú|wù xī|xī jǐn|jǐn B.shè|shè shěn|qī fǔ|fǔ C.kēnɡ|qiān yí|qí kuì|zhòu D.shì|shì bì|bì sì|sì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加之以师旅 ..
B.宗庙之事,如会同 ..舍瑟而作 .C.因之以饥馑 ..菜不熟,泛指荒年
童子六七人 ..
D.吾与点也 .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春: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 与:赞同,赞成 即暮春,指阴历三月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师旅:指侵略的军队 会同:集合、订立盟约 作:站起身来
饥馑:饥,五谷不熟,馑,蔬
解析 B项,“会同”;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乎大国之间?摄.A.? ?侯赢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及三年,可使有勇?比.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六七十,如五六十?方.C.? ?今齐地方千里?.?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鼓.D.?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解析 A.前:夹,迫近,后:抖动,撩起;B.前:等到,后:近;C.均为“方圆”;D.前:弹奏,后:操弄。
答案 C
4.下面对句中的“以”的含义和用法所作的分类,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⑤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⑥为国以礼 ..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
解析 ①因为 ②认为 ③做 ④⑥介词,用 ⑤连词 答案 B
5.下面这个句子的正确翻译是( )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A.由做这件事,比三年后做,可使每人更有勇气,并且知道办法。
B.我治理它(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
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道理。
C.由来治理它(国家),要用三年的时间,可以让每人有勇气,并且知道策略。
D.我来做这件事,比三年后更使人有勇气,并且懂得作战方略。 答案 B 二、课内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B.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C.夫子何哂由也 .
其:自己的 让:礼让,谦让 何:怎么
D.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安:怎么 .解析 C项,“何”应为“为什么”。 答案 C
7.对本文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笑子由,主要是对他“为大国”的志向的不满。 B.孔子肯定了冉有,因为他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 C.孔子以为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 D.文段是孔子“评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
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
解析 A项中,孔子笑子由应是“不知谦让”。 答案 A
8.翻译下面句子。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 “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登车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