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01+化学与STSE(练)高考化学考点全突破(含解析)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 B. 雾天开车时,汽车车灯的光束在雾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苯、甲苯、二甲苯都属于芳香烃 D. 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D
11.【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答案】C
【解析】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故A正确;B.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故B正确;C.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故C错误;D.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石油能够燃烧,故D正确;故选C。
12.【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铝的熔点较低,用铝制容器烧水容器会很快熔化 B. 硝酸铵既可用作化肥,也可用于制炸药
C. 氨基酸是一类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
D. 石油是混合物,可通过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纯净物 【答案】B
【解析】A. 铝表面生成的氧化铝熔点很高,用铝制容器烧水,容器不会熔化,故A错误;B. 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肥,硝酸铵受热容易爆炸,也可用于制炸药,故B正确;C. 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得不到几万,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汽油、煤油也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13.【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B. 氯气泄漏时,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区域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D. 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溴化钠和溴化钾在医药上常用作镇静剂 【答案】C
14.【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 《抱朴子· 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 “瓦”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A正确;B. “烧酒”利用的
是蒸馏原理,B正确;C.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显紫色,C正确;D. 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高温分解生成Hg和S,积变后二者化合又变为丹砂,因此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D。
15.【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B. 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 纤维素、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液化石油气可由石油分馏获得,汽油可由石油分馏或石油裂化获得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石油产品,侧重有机物结构、有机反应及石油裂化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题目难度不大.
16.【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中增加了PM 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空气中O3体积分数大于104%对人体健康有利
-
B. 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青篙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的溶解性,萃取青蒿素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 D. 光化学烟雾与排入到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过多有关 【答案】A
【解析】A. 空气中O3含量过大时对人体健康不利,A错误;B. 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B正确;C. 青篙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的溶解性,因此萃取青蒿素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C正确;D. 光化学烟雾与排入到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过多有关,D正确,答案选A。
17.【重庆市垫江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底考试】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
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乙醇 B. 回收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C. 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 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答案】C
【解析】A.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纤维素,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故A正确;B.回收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故B正确;C.焚烧废旧塑料,会导致大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错误;D.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够减少粉尘、有毒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故选C。
18.【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的重要原料
B. “辽宁舰” 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D.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A
19.【安徽省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等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 ) A. 甲烷 B. 一氧化碳 C. 乙烯 D. 氢气 【答案】A
【解析】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