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默默无闻与惊人神话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是勾践的默默无闻,才造就了他的“一举功成天下知”的美名。
一支笔,刚画过先秦的金戈铁马,又流淌晚清的满目萧条??
一桅杆,刚降下暮春的晓风残月,又支撑起深秋的霜林红叶??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通过历史的云雾,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杯中的水是光辉的,海中的水却是沉默的,浅显道理可以用语言说清楚,而深奥道理却只有沉默。
也许,惊人的神话不是那些自负聪明的人创造的,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所创造的。
【简评】本文语言大气,用词较老道,恰当的把古诗词名句用到文中,既增添了文采,又增强了说服力,文理兼备。多用短句,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似一气呵成。结构上,小标题的运用恰到好处,显得层次脉络清晰,且紧扣话题,实为佳作。
11、你不语,却震憾
佛说“人人都是一株妙法莲花。”他们总是站在人性的高度,用宽容的心普渡众生;诗人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们总是站在哲学的巅峰,用深邃的目光俯视生命。
你默默无闻,像古井,表面一片荒凉,没有人愿意多看你几眼;你又惊人,像古井,井水甘甜沁香,许多人觉得你可遇不可求。你不语,却震憾。
现在一提“水稻之父”,我们会脱口而出――袁隆平,可是他已白发,已沧桑,就像许多科学家一样,他将自己的一生的心血浇注在了科研室里。袁隆平像个地道的农民,这是我初见他的感觉,确实,他就像农民一样种水稻,收水稻,然后只多了一样程序,就是研究比较。袁隆平一直在勤勤恳恳地耕耘,认认真真地研究。只因为有了前面的九分的积聚火焰,才有了最十分的大放光芒,袁隆平成功了,全国上下无人不晓,无人不为之兴奋,可袁隆平没有“嚷嚷”,没有“讲话”,便又回到那日夜为之操劳的田地。
袁隆平,你不语,却震憾。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士兵在纳粹的押解下即将奔赴刑场。可是他的脸却呈现出微笑,一种足以照亮所有阴暗的心房的阳光一样,绚烂在天边,就在即将被处决时,他伸出了两个手指,做出了代表胜利的“V”,告诉人们希望和阳光还在。残忍的纳粹士兵切下了他的手指,可是他猛地高高举起双臂,像两把剑直插云霄,像极了两只飞翔的翅膀,一个大大的“V”字在天空中闪光。我惊异于没有一个字,他却做到了震憾千万人的效果,突然明白,原来没有语言,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震憾。
美国士兵,你不语,却震憾。
我们美好的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默默无闻,却惊憾于后的人不多,却又不少。默默救助贫困孩子,最后自己付不起医药费的青年歌手丛飞;默默煅炼尽责,无怨无悔最终成为航天英雄的聂海胜??他们都是默默地奉献,最终成就了惊人的神话。
没有海一样的胸怀,又怎样能干海一样的事业;拥有海一样的胸怀,任何事业又失去了光彩。
我们都是一朵朵妙法莲花,,不多语,已震憾。
请默默无闻地去创造惊人神话。
【简评】作者扣题较好,尤其作为关系性的话题作文,她能较好的把握住“默默无闻”与“惊人神话”二者的关系,并用事例作了较好的阐释,应该说作者的思辩性处理的不错。
结构上采用并列式,用小短句“你不语,却震撼”独立成段,反复点题,这是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既突出了主题,有显得思路清晰,也是应试作文取得高分的一着。
不足之处是内容稍嫌单薄。
12、沉默的苏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是谁立在怒涛裂岸的江边,对着滔滔东逝的江水感叹?那是谁牵黄擎苍在黄矛冈上策马纵意?那是谁在月凉如水的中秋之夜,举杯邀月诉说衷肠?
此时眼前飘来一位老者的身影:瘦削的身材,清瘦的面容,微白的双鬓,面带微笑向我走来。
苏子实在无法理解小人的歹毒:为何要在他的诗中无中生有,硬是给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苏子无力地回望京都,抹一把老泪,将血似的残阳甩在身后,任秋风瑟瑟。
面对身居九重的君王,面对繁华的京都,面对歹毒的小人,苏子选择了沉默,他以无言的离云抵抗这种不平。亘古未变的江水依旧滔滔东流,昔日的猎场依旧一马平川,沧桑未变抵今惟有一环回澜,春荣秋败的一川烟草。
滔滔的江水在苏子的身后翻滚着、咆哮着,执杖的苏子终决要离开尘世,向心灵深处的高山攀援,神话终究要出现。冷漠的土吞咽了热泪的温度,一腔宏韬伟略已化作轻风散云,昔日对官场的热情已随着滚滚的车轮碾作车辙之下的征尘,征尘已渐渐远去??
那一幕幕的烟景,万古苍凉??
从此苏子手执竹杖,脚蹬芒鞋,吟于山间,吟于小院。随处可听见他的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远离喧嚣京都的吟唱,这是沉默至今的吟唱。从此这吟唱一发而不可收拾。血似的残阳恰又渐渐升起。于是苏子的诗文流传千古、万世流芳。
一醉解千愁,苏子频频举杯,忘却了千古忧愁,随口又吟:“如此良宵美景,岂能虚度?”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苏子选择了后者。一袭黛色长袍,一杆轻胜马的竹杖,吟唱了千古。
一个手执竹杖的苏子,一个吟唱千古的苏子,一个在沉默中流芳的苏子??
【简评】此文最突出的方面是作者对苏轼的熟稔程度。在作者笔下,瘦削孤傲的苏子竹杖芒鞋,面带微笑,似乎正向我们走来。引用、化用苏轼的诗文妙合无间,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可以说是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的一个范例。
不足之处是有明显的借鉴模仿的痕迹,有些地方显得晦涩,让人感觉似食而未化。
14、于无声处听惊雷
默默无闻的,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壮大自己的根系,用坚固的根基武装自己,终于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神话。
━━毛竹
默默无闻者,总会给人惊人的结果。
有一个“躬耕于南阳”的农工,有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贤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靠自己的勤奋养活家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每日都饱览群书,充实自己的灵魂。直到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依旧辛勤劳作,虚心求教,正是因为如此,才成就“三顾茅庐”的千古绝篇。诸葛亮是智慧的代名词。他精于战术,“空城计”不是也让敌人进退徘徊,最终退兵吗?他年轻时,父母早逝,寄居于姑母家,后姑母病故,就凭一双手养活这么一大家。我不得不感叹,一介农夫的智慧。诸葛亮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积蓄力量,最终名显诸侯。
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又何惧呢?
达尔文,奔走于热带雨林,撒哈拉沙漠??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永远留下了他探寻的脚印。他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建筑着物种起源。最终一部《物种起源》让他名振全球。从此人类开始了描述性生物学阶段。真正地了解自己祖先。达尔文,是个默默地探寻者。他在地球上穿梭。为了揭开物种之谜,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来搜集材料。他不怕时光的飞逝,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会有鲜花烂漫的一天,正如奔走山野江河的李时珍,不惜耗用十年的时间编著《本
草纲目》。他们都默默无闻者。他们却都又名垂千古。
为什么昙花的一瞬,如此美丽动人?为什么小草的翠绿能装点整个春天?孰不知一春的酝酿才造就了一瞬的永恒,孰不知一冬的积累而吐露春夏的绿意。哪一个站在高峰的攀登者没有经历艰苦的,漫长岁月的跋涉。哪一个文学巨匠,没有长期积累、体验生活的经历。要不然,怎会有站在珠穆朗玛的勇士;要不然,怎会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
默默地奉献者,默默地耕耘者;他们十年如一日辛勤,桃李遍天下,飘飞的粉笔沫是开在冬天的鲜花。等他们桃李遍天下,有谁会不知曾有这样一个奉献者?
默默奉献的人,我们将永远记住他,续写他未完的神话。付出辛勤与汗水,最终名显于世的人,我们会永远崇拜他,因为他让我们知道:只有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迸发出辉煌。
【简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这些年来,大多数考生舍弃此类文体,往往过分地追求标新立异,殊不知,此时再回归旧体也就成了一种新鲜、一种独特。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先紧扣话题提出自己的论点 ━━“默默无闻者,总会给人惊人的结果”,然后分别用国内、国外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应首段,使全文浑然一体,这样一步步写来,犹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之感,而且文章的语言精练,意蕴丰富的哲人诗句作点缀,颇具说服力。可见作者笔头功夫不浅。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15、破 茧 成 蝶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 题记
我们惊羡于蝴蝶的美丽,可鲜为人知的是,一个个蝴蝶卵却要在黑暗的蛹中经历数百日的煎熬,才能够破茧成蝶,为春日增添一份美丽。
付出才有收获已成为铁律,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所有因默默努力而爆发出的力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治民十年治兵,苦干二十年终于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大儒司马迁,含冤受刑,未见堕落而见其日益奋进,终于“著成信史照尘”;毛主席不畏艰难,在最黑暗的时期为人民指明方向,率中共辗转数十年,终于走向成功。
厚积而薄发,每一个成功背后总有一个无闻努力的过程。不错,梦想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可并不是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上帝只青睐无闻努力的人。赵治勋18年无声的努力,实现了6岁时的誓言━━ “不拿到名人头衔的话,我就不回韩国”;徐本禹用眼泪作财富,无声的扛住西部的教室,像一把火炬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是啊,一朵花要开得骇世惊俗,绝不是
靠风助才授粉,而是默默汲取养分,一棵草要绿得令人陶醉,绝不是靠雨灌溉滋润,而是默默努力扎根于地。
我仍然难以忘记那个发生奇迹的夜晚,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在先输两局的生死关头,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最后的惊天一扣,打开胜利的大门。女排姑娘相拥而哭,是对无闻爆发的最好诠释。阔别世界冠军二十年,这中间又有多少汗水和泪水无人可知。女排姑娘的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出了无数球迷的眼泪,陈忠和教练的一句“荣誉属于祖国”更是感动了中国。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女排姑娘的默默无闻,使她们破茧成蝶。
作为高三学生,当我们疲于三点一线。挑灯苦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只有无闻地努力才能出人头地。用一年换一生是对高三最确切的解释,默默去做,不闻窗外,一心读圣贤,心无杂念,那么当这一切过去,惊人神话必然发生在我们身上。
于是泪光盈盈中,我又看到了远方梦想的天堂,而黑暗中煞是美丽。我想少一些欢笑多一份努力,少一些幻想多一些埋头,在默默无闻的日子里,终有一天我会破茧成蝶,飞到梦想的天堂。
【简评】本文大量名言、事例的准确运用,尽显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头、结尾排比性比喻的运用使得文章整体文采蜚然,虽然下文的排比与主题有点不密切,但能在考场中有此佳作,实属难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