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高考语文考前30练第20练
第20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们不能因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和工作中有一些坏习惯就歧视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潜.
移默化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
B.繁重的工作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偶有闲暇也是蒙头大睡,就连一向喜欢阅读的几本小说也早被我束之高阁、置之度外了。 ....C.在上赛季,贵州人和队曾两次败给北京国安队,本周五两队将再次相遇,贵州人和队能否实现反戈一击,成为比赛的最大看点。 ....D.在日常生活中,领导干部要做到总揽而不独揽、领唱而不独唱、遇断而不武断,有从善如流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胸襟,善于听取各种意见。 ....答案 D
解析 A项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后面不能接宾语。B项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C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D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党内存在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不仅降低了党的威信,疏离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更损害了为文者自身的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B.随着寿光地区高污染的造纸和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绿色蔬菜种植环境,影响了驰名全国的寿光蔬菜的质量。
C.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规范了各级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医院不得借口更新医疗设备、购置新的医用试剂为名增加收费项目。
D.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起官方微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主动采纳民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答案 D
解析 A项递进关系颠倒,将“不仅”和“更”后的内容进行调换。B项“破坏”“影响”无主语,删去“随着”。C项句式杂糅,删去“为名”或将“借口”改成“以”。 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来完成。________。_______。比如,传说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臣屡战屡败”,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臣屡败屡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方法之一 ②后者则不一样,它突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 ③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
④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
⑤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
⑥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效果迥异 A.①⑤⑥④②③ B.③⑥④②⑤① C.①③⑤⑥④② D.⑥①④②③⑤ 答案 A
解析 ①紧承上文,②引出后面的事例,⑥点评事例,④②分说,先“前者”,后“后者”,③进一步说。由此判定A项正确。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2)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3)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1)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3)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 (3)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参考译文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