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春天的脚步 春天的雨点》公开课教案_17
《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透过达丽玛的眼睛去探究她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是本课设计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进行合情合理地想象,在阅读与想象中进行探究。
2、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如春雨滋润,感受草原的将来充满希望。
3、读懂课文内容 ,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师之情,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借助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体会达丽玛的变化,感悟老师对学生无私而真挚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的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这段话。懂得“春天的雨点”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绵绵的春雨,如针如丝,轻轻地滋润着大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2.板书课题《春天的雨点》。 二、“三望三想”体会师爱
同学们,有句话叫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节课,咱们要透过达丽玛的眼睛去探究她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达丽玛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请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找出有关句子把它划出来。
(一)一望一想
“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却跟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
师:我们逐个来说说。先说说第一个“望着”,达丽玛和同学们一样望着老师,听着老师讲课,可是心——读句子。
师:这个“望着”,是怎样的望着? 生:这是傻傻的望着。 师:怎么这么说?
生:她眼睛望着老师,可心却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师:她的心想到哪里去了? 生:大草原。
师:你认为达丽玛的心都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自己骑在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生:想到自己领着牧羊犬去追赶洁白的小羊群 生:想着自己与小羊羔亲热的情景 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说,这就是—— 生:游荡。 师:什么是游荡?
生:一会儿想想这,一会儿想想那
师:心在游荡,眼睛却望着老师,这个望着,眼神一定是——(傻傻的,呆呆的,呆滞的),细心的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这个眼神。你可以看出乌汉娜老师怎样?
生:她很了解学生,从眼睛里就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 生:她很关心学生。(怎么看出来)达丽玛心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乌汉娜老师怕她没学好,还要为她补课。
生:乌汉娜老师的眼睛很厉害,能从42双眼睛了看出达丽玛的眼神不同。
师:达丽玛这样呆呆的眼神,就是——(走神)。 (二)二望二想
开始补课了,“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师:第二次,老师开始为达丽玛补课,达丽玛又望着老师,这一“望着”与第一次的“望着”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望着是走了神,心跑到大草原上去游荡,第二次
望着老师,却是在专心的听课。(你把它读出来。)生读
师:这一回的望着,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读)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师:这写出了她的决心。她决心要(悔改),决心要(认真听讲),她做到了吗?读读课文,你从哪里读懂她专心听讲了?
(生读)
生: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师:“印”在心里,什么是“印”。 生:刻、记
师:是深深地刻,牢牢地记。还从哪里读懂她的专心听讲,不让心跑到大草原,把老师的话深深地刻下,牢牢地记住?
生:外面下雷雨了,她都不知道。 生:是的外面雷声那么大,她却没听见。 (播放轰隆隆的雷声)
师:就是这样的震耳欲聋的雷声,达丽玛却一点也没发觉。她能听到的只有(老师沙哑的声音),能看到的只有(老师发干的嘴唇),能想到的只有……
生:老师教给的知识
生:老师太辛苦,为同学们上课,现在又要为我补课 生:我应该认真学习,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
生:我一定不让心跑到大草原上,我一定要学好知识 师:多好的孩子啊,她都懂了,都知道了,她更感动了。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