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课”背后的冷思考
“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当我们的生活伴随微博、微信逐渐步入“微”时代,微课,也正在开启教育的“微”时代。随着“可汗学院”流入中国,“微课”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它的产生与流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再一次看到了教育变革的希望。和众多的“微课”粉丝一样,我积极地开展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从最初的机械复制“可汗学院”,到实践过程中的“小学信息技术能否开展微课”的质疑思考,在 “因人而‘微’、因地而‘微’、因时而‘微’”的原则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尝试,我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
一、直面“微课”热潮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时代悄然来临,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微”革命。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与微博、微信等被广泛应用的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微课(或称“微课程”)应运而生。①“微课”,这一概念起初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在当时并未引起国内教育工作者的着重关注。2011年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传入中国,如平地一声惊雷般响彻了整个教育界,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股 “翻转课堂”、“颠倒课堂”、可汗式“微课程”的变革热潮。人们仿佛找到了一种新的诠释教育的途径——“微课”。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或“微课程”呢?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解释: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就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②自2011年起,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示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国内开始了微课的实践尝试。自此,国内兴起了“微课”热,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表达着他们对于微课的赞同,积极投身到微课教学实践中。
二、冷观“微课”热潮
与众多的“微课”粉丝们一样,我也表达了我对“微课”理念的赞同与支持,开始尝试将“可汗学院”移植到我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我学着像萨尔曼·可汗那样把教学知识点细 ①②
徐靖程.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
化分解,使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知识模块,并分别将它们制作成3-5分钟的微视频,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并掌握那些基本知识和简易操作,课堂中更多地来提出、交流它们的学习困惑,进一步拓展补充教材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由于盲目、生硬地模仿、复制可汗模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开始浮现,并越来越多。我对微课教学的热情慢慢“冷”了下来,这些实践中遇到问题使我开始对微课冷眼旁观,开始深入思考微课、追问微课。
(一)小学生能够学习微课吗?
【片段一】一次哑口无言的访谈
记得在刚开始微课教学不久,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办公室,突然办公室走进一位家长,我见他脸色凝重,表情严肃,似乎不太高兴。还没等我开口,她便开门见山,直抒来意。
家长:您是信息老师吧,我是王一鸣的家长,您有时间和我谈谈吗? 师:您好,有什么事您请讲。
家:这学期您是不是让我们孩子学习什么微课,说是用手机或电脑看什么微课视频啊? 师:是有这回事,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家:孩子们现在都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您要求他们整天看这些视频,对视力多有
影响啊,孩子一旦近视了,一生都受影响,现在很多军校都对势力有要求。
家:还有,小朋友哪能抵制诱惑,我们大人平时还经不起考验,喜欢用手机、电脑玩个
游戏呢,小学生用手机、电脑到底是学习呢,还是玩游戏呢,我就发现我们孩子看视频时很起劲,到做语文、数学作业时就磨磨蹭蹭,学习成绩都下降了。我觉得您是不是换种方式来教学啊?
师:??(我无言以对)
【现象提炼】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家长访谈,家长的来意很明显,小学生是不适合开展微课的,希望我放弃微课教学。家长的理由有二:一来损害视力,二来玩游戏影响学习。这位家长说的有一定道理,由于我没有证据显示一周一次的微视频学习不影响视力,不能保证小学生能够严格控制自己不玩游戏,也不能保证微课程学习有效果,何况这种效果在分数上还不体现,所以我只好无言以对。
【我的思考】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小学生能不能开展微课教学?看微视频学习会不会影响视力和学习成绩?起初我也有过这样的忧虑,既然教育部批准了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说明电子化学习只是“量”和“度”的问题,学生们每周都有信息课,我想一周一次的微视频应该对学生的视力健康影响不大。小学生的确与可汗所教授的高中生不同,控
2
制能力较差,学习专注力不强,想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因违法操作规定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看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过程加强监管。
(二)微课有学科性吗?采用什么方式来学习?
【片段二】《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在家已经学习了《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微课程吗? 生:学习了。
师:那么同学们都学会了利用配色方案来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的操作方法了吗? 生:学会了。(信心满满)
师:老师昨天在家做了一个演示文稿,我觉得这份演示文稿的模板很好,但是颜色不
是我喜欢的红色,我希望背景模板的颜色可以变为红色,你能帮助老师完成心愿吗?
生:能,太简单了。
师:我们请苗苗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操作。
生:操作。(显得混乱,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配色方案)
师:可能苗苗同学太紧张了,这样吧,苗苗你请一位同学来帮助你一起完成操作。 生:(苗苗请了另一位学生操作,依然不是很熟练,找到了配色方案,但不知道怎么
来修改颜色。在下面同学的齐声帮助下,勉强完成了任务)
【现象提炼】《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是教材《设置幻灯片背景》中一个知识点,我将该知识点做成了2分钟微视频,希望同学们课前通过自学视频,掌握使用配色方案来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的操作方法。学生们课前学习了该视频,在我提问时多数同学都表示掌握了操作方法,然而在随后的操作展示中,表现出的现象并不能让人满意,班级中不仅仅只有苗苗和小胡两位同学操作不熟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和他们一样,年级中其他班也大致如此。
【我的思考】起初我以为这只是少数同学没有认真学习微课程,导致的操作不熟练。但是随着在平行班中的教学,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存在操作困难,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已经将教材知识点细化分解了,这2分钟的视频讲解地也十分清楚,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或不熟练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课堂上他们只要跟着我操练一遍便可掌握了。学生们也表示在家学视频时确实是可以操作出来的,但是上课就记不清楚了。这是典型的知行脱节现象,我想这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独特性有关,信息技术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技能的学习在于训练强化,小学生的认知能相对较差,
3
仅靠理解记忆去学习技能,是不现实的,这是造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看来微课学习不能忽视学科性,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也不能只采用微视频这一种方式学习,应该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
(三)什么时间学习微课?
【片段三】《初识powerpoint》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学习第13课《初识powerpoint》的微课程,那么有哪位同学们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powerpoint有什么功能,或者来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powerpoint? 生:大部分同学不回应(只有2个人举手)。
师:大家课前都习了微课吧,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生:我们还没有学习微课。(很多学生点头)
师:你们不喜欢老师做的微课程,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吗?还是?? 生:不是,我们没时间学习。
师:同学们可以在做完作业后花3-5分钟学习一下我们的信息技术微课程,不一定要在
一天内完成,只要在每周上课前完成就可以。
生:信息老师,学校的作业做完还有父母的提高作业,我每天还要弹钢琴,我还要上培
训班呢??(学生们各自诉说着理由)
师:没想到同学们都很忙,好像真没有时间来学习微课。
【现象提炼】本学期,我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实验,要求学生们在上课前提前学习有关上课知识的微课程,我努力将微课程制作的新颖有趣,学生们对此颇为欢迎,但是在实践初期我遇到上述的一幕,学生们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束缚,很难抽出时间学习这种不应试的信息微课程。
【我的思考】学习时间,是个关键问题。学生们没有时间来学习,微课程便开展不起来。在升学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小学生课后也忙碌了起来,要求学生们课后花时间来学习这种不考试的“副科”,似乎有点异想天开,想要在忙碌的课后来抢时间,恐怕我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看来我只能另辟蹊径了,那么能不能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微课呢?如此一来便不占用学生们课后时间,给他们减轻学习负担,万路皆不通的情况下,只能试试了。
三、冷思考后答案
“教有法而无定法”,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通用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