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加经典例题
第一章
1.1认识三角形 ? 学习目标
认识三角形
1.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并能用符号正确表示三角形。 2. 能够正确地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利用其进行计算。
4. 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三角尺等工具画三角形。
? 知识点
1.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 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读作“三角形ABC”。三角形基本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 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
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有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作比较。
3. 按角进行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记作Rt△ABC) 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
AA
BCBC 4.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定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就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重要性质: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中线平分与它相交的边。
3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并且都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4三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且其所在直线都交于一点。高线是顶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所以垂足有可能在边的延长线上。
5.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于高除以2。
★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2定义与命题 ? 学习目标
1. 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 2. 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 会在简单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4. 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 知识点
1.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例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注意: 定义的常用叙述方式有“……叫做……””……叫……“ ”……是……”等。 定义是严密的,通常有以上几种判断动词。
2. 命题: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注意: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了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或者说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3. 命题的构成——条件与结论
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部分为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
★注意:有一些命题的叙述,其条件和结论并不那么分明,我们可以先把它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其条件和结论。
4.真命题和假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 举反例:举一个例子,若符合该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该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叫做反例,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一个反例即可。
★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即命题一定要对某件事情下结论,不管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
1.3 证明 ? 学习目标
1. 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 2. 知道证明的过程及书写格式 3. 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4. 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的性质 ? 知识点 1. 证明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包括推论),一步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 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的性质
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该三角形的外角。 3. 重要结论:
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