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巴中市重点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错误;
B.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所需H2S的体积,故B错误;
C.不管是HIO3与H2S反应,还是碘单质与H2S反应,H2S都被氧化,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得到HIO3~3H2S~3S~I﹣~6e﹣,消耗5×10﹣3molHIO3伴随0.03mol电子转移,转移电子总数为3.0×10﹣2NA,故D正确; 故选D。
8.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法造纸是将竹子或木材经过蒸解、抄纸、漂白等步骤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房四宝”中的宣纸与丝绸的化学成分相同
B.“竹穰用石灰化汁涂浆,入木桶下煮”,蒸解过程中使纤维素彻底分解 C.“抄纸”是把浆料加入竹帘中,形成薄层,水由竹帘流出,其原理与过滤相同 D.明矾作为造纸填充剂,加入明矾后纸浆的pH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宣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A错误; B.蒸解过程是将纤维素分离出来,而不是使纤维素彻底分解,故B错误;
C.过滤是利用滤纸把固体不溶物和溶液分离,抄纸过程中竹帘相当于与滤纸,纤维素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可留在竹帘上,故C正确;
D.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会使纸浆显酸性,pH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甲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与H2混合即可生成甲基环己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苯环具有平面形结构,甲苯中侧链甲基的碳原子取代的是苯环上氢原子的位置,所有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故A正确;
B.甲苯不溶于水,可萃取溴水的溴,故B正确;
C.与H2混合,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故C错误; D.光照下,甲苯的侧链甲基上的氢原子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B.可萃取溴水的溴
D.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故选C。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硅酸钠中滴加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B.少量SO2通人NaClO溶液中:SO2+3ClO-+H2O=SO42-+Cl-+2HClO C.高锰酸钾溶液中滴人双氧水:2MnO4-+3H2O2+6H+=2Mn2++4O2↑+6H2O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硅酸钠是易溶强电解质,应拆写成离子,A项错误;
B. 少量SO2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H+与ClO-生成弱酸HClO,B项正确; C. 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双氧水时,双氧水中的氧原子将电子转移给高锰酸钾中的锰原子,应写成2MnO4-+5H2O2+6H+=2Mn2++5O2↑+8H2O,C项错误; D. 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应拆成Na+和HCO3-,D项错误。 本题选B。 【点睛】
+4价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1价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们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下列电子排布式表示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ns2np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ⅤA族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D>B>A>C, 故选:C。
12.实验室制备硝基苯时,经过配制混酸、硝化反应(50~60℃)、洗涤分离、干燥蒸馏等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B.ns2np5
C.ns2np4
D.ns2np6
A.配制混酸
B.硝化反应
C.洗涤分离
D.干燥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配制混酸时,应先将浓硝酸注入烧杯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故A错误;B、由于硝化反应控制温度50~60℃,应采取50~60℃水浴加热,故B错误;C、硝基苯是油状液体,与水不互溶,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应采取分液操作,故C正确;D、蒸馏时为充分冷凝,应从下端进冷水,故D错误。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硝基苯的制备实验,注意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结合物质的性质特点和差异答题。 13.锡为ⅣA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144.5℃,沸点364.5℃,易水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2I2
ΔSnI4制备SnI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I2 B.SnI4可溶于CCl4中
C.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 D.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SnI4易水解,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去到反应装置中,故A错误; B.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nI4是非极性分子溶于CCl4非极性分子中,故B正确; C.冷凝水方向是“下进上出”,因此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故C正确;
D.在液体加热时溶液易暴沸,因此需要加入碎瓷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择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除去NO中的NO2 B.铁制品表面镀锌 C.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 D.鉴定Fe3+ A.A 【答案】A 【解析】
B.B C.C D.D
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选项A正确;B、电镀时电解质溶液应该含有镀层金属离子,故应该用氯化锌作为电解质溶液,选项B错误;C、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选项C错误;D、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到试管中,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实验结论 黄色溶液中只含Br2 证明酸性强弱:B 烧杯中看见白色沉淀 H2CO3>H2SiO3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蔗糖未水解 未出现银镜 D 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A.A 【答案】D
B.B C.C D.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