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析】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D.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答案】B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详解】A、性状是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的,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同卵双生的双胞胎由于细胞核内的DNA是完全相同的(除基因突变外),所以二者的性状相差无几,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线粒体中的基因能决定生物的性状,C错误; D、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9.如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答案】B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由Ⅰ-1和Ⅰ-2正常、Ⅱ-3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Ⅱ-3的
- 5 -
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则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Xa,均为杂合子,B正确;
C、Ⅱ-1的基因型为XaY、Ⅱ-2的基因型为XAXa,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C错误;
D、Ⅲ-1(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2,D错误。 故选B。
10.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其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4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特殊情况的处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详
解
】
B. 1/9
C. 3/4
D. 8/9
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1/9,故A、C、D错,B正确;故选B。 【
点
睛
】
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致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成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1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 6 -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 ②④ 【答案】B 【分析】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一代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测交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详解】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其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是1:1:1:1,①正确;
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表现型比例9:3:3:1,②错误; ③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1:1:1:1,③正确;
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表现型全部为双显性个体,④错误; ⑤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基因型比例(1:2:1)=4:2:2:2:2:1:1:1:1,⑤错误。 故选B。
12.下列变异的原理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 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 B.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C. 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 D. 某人的第5号染色体丢失一个片段,导致患某种遗传病 【答案】B
【详解】A、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
B、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遗传,正常夫妇的儿子同时患白化和色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正确;
C、密码子的序列改变导致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染色体丢失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B.
- 7 -
2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⑤
13.下列有关遗传学发展历程中的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用豌豆作为研究材料,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用果绳作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和小白鼠做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等通过构建模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答案】C 【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遗传定律。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
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
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详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首先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悉有关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发现的实验过程、方法和结论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14.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
的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中AA、Aa、aa基因型频率依次为55%、40%、5%,对该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现在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5% 进化
C. 自然选择对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未起作用 【答案】C
- 8 -
B. 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
D. 在此过程中,种群发生了进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