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工商企业管理 2010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工商企业管理 2010-05-28 19:38:20 阅读3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每个人对待别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正如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一样。人们在人际关系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应特质.
3、领导素质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4、立体组织制:是现代组织结构形式的一种,特别适用于跨国公司或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是矩阵制的进一步发展.通常为三维: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或时间划分的管理机构,是地区(或时序)利润中心。
5、组织发展:是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的和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包括合理地确定战略目标、设计组织结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各项活动.以期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组织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来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
6、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个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7、群体转移: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8、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9、强文化:就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接受这种共同价值观的组织成员越多,信仰越鉴定,这种文化就越强.
10、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群体间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会显著影响到一方甚至是双方的群体工作绩效以及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11、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疗法倾向。它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2、社会效应: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个发现使得下面的逻辑受到了挑战;即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生产力,至少等于群体成员个体生产力的总和。
13、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14、优势动机: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
第 1 页 共 37 页
个人的动机结构。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称为优势动机。
15、职业生活质量:对职业生活质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其归纳为一系列客观的组织条件及其实践。如工作的多样化、民主性和员工参加管理的程度,以及工作的安全性。另一种解释是:认为职业生活质量在于员工工作后产生的安全感、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成就、发展感。大多数情况下将以上两种解释合二为一:员工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够满足员工自我成就需要的工作方式。总之,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16、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7、群体思维:与群体规范有关。它指的是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
18、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非正式领导的功能在于满足组织中某些局部的、特殊的需要。
19、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通常的管理幅度在7至9人之间。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
20、组织变革:是为组织发展提供达到目的的手段,发展是目的。变革是手段。
21、心理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心理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22、首因效应:也称为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要正确地观察事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观察事物。
23、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4、动机结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25、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26、工作参与度: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27、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第 2 页 共 37 页
28、脑力激荡法:也叫头脑风暴法,是群体决策技术的一种,意思是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其方法是,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
29、群体促进效应: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叫群体促进作用。换言之,群体促进效应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
30、激励: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31、德尔斐技术:是群体决策技术的一种,但不需要群体成员见面,其步骤是:
(1)在问题明确之后,要求群体成员通过填写精心设计的问卷,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地完成第一份问卷。
(3)把第一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另一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
(4)把整理和调整的结果分发给每个人一份。.
(5)在群体成员看完整理结果之后,要求他们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如果有必要,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找到大家意见一致的解决办法为止。
32、决策:作为领导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被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33、无界限组织:是GE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设想的理想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以被授权的多功能团队取代各种职能部门,取消组织垂直界线使组织趋于扁平化,极大地降低等级秩序,使组织看上去更像粮仓筒而不是金字塔;通过经营全球化、实行组织间战略联盟等策略,致力于打破组织与客户之间的外在界限及地理障碍。
34、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35、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因此,组织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36、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37、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38、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第 3 页 共 37 页
39、中梗阻:就是指在组织推进变革的过程中,中间的领导层对改革的阻力较大的现象。
40、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41、命名小组技术:是群体决策技术的一种,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这就是命名一词的含义。像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这样既允许群体成员正式地聚集在一起,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的思维。
42、领导的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领导的权变观点。
43、组织内部结构: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它是组织根据其目标和规模而采用的各种组织管理形式的统称,通带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一般包括纵向层次结构、横向部门结构和整体组织体制三个部分。
44、群体压力:通常,群体总是或多或少地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一定约束,这种约束使个体感到一种压力。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45、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46、弹性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组织结构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随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
47、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包括确定目标与使命,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程序,授权下属承担其部分任务,对下属实施奖励,沟通上下关系等。
48、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9、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指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50、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51、动机: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2、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53、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保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54、心理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侧按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 4 页 共 37 页
心理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5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5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