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幽默对联
的雄才大略,此联表面上内嵌宋代词人辛柳二人,实则 散嵌了“柳亚子”之姓名“柳弃疾”,巧借称颂古人之 语来转颂柳亚子,手法可谓高妙。 马歇尔歇马; 华莱士来华。 —佚名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到中
国。有人出上句征答下联,时有人想起美国副总统华莱 士曾在抗战时来华访问,于是,以此对下句。 此联有回文之妙。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城南,二小城北,两小无猜。 —佚名
“金大”指金陵大学;“金女大”指金陵女子文理 学院;“齐大”指
山东齐鲁大学,“市一小”、“市二小” 指重庆城南城北两个小学。
上下联都巧在借题发挥,就场作戏,尤其是“齐大 非偶”、“两小无猜”,一语双关,既指学校名,又都言男 女未介入爱情之语,构思与遣词十分精妙。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佚名 23
冯驯:明代郡守,古时称太守为“五马”。 伊尹:商朝贤相,政治家。
此联先拆字,后嵌字,又引进了加法运算。上联,“二 马”和“三马”是“五马”;下联,“有人”加“无人” 还是“一人”。非巧思难以对出如此绕弯子的名人数字 联。
望佛台,望佛台,望佛台上望佛来,望年望月; 观音阁,观音阁,观音阁里观音坐,观水观 山。 —佚名
“望”与“观”,皆含看意。联语中却既做名词解, 又当动词讲,有双关之妙。语句流畅如水,佛门景象和 盘托出。
西看夕阳东看月; 坐观流水卧观云。 —佚名
写景有跳跃,显得生动活泼,气度非凡。上联有色
调方位对比,下联有动与静的比较,有诗一般的意境, 使人感到身临其境,可谓画在眼下映,人在画中游。 水月庵前观水月; 江天寺外看江天。 —佚名
昔日,一尼一僧对成此联。
联中运用了复辞手法,上联中前一“水月”指庵名, 后一“水月”指水中之月。下联中前一“江天”指寺名, 24
后一“江天”指江上的天空,“水月”娇媚,“江天”浩渺, 首尾呼应,有声韵跌宕回旋之妙。
紫竹坝上白裁缝,穿银针,弹灰线,度短量长 分大小;
青溪沟中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 西。 —佚名
这是一副通篇镶嵌联,不仅嵌入地名、人名。 而且镶入了“紫、白、银、灰”;“青、黄、红、黑” 八种颜色。更为难得的是,上有“短长大小”,下 有“南北东西”。“东西”在此又属变格,颇具巧思。 谢家上一铁店,坐南向北打东西; 晋天下两朝廷,自东徂西分南北。 —幸我
幸我,生卒不详,字良模,江西人,现居台湾省内。 巧在下联将上联内“四方”位置调换,重新组合, 以方位对方位。上下联两个短句,后一句是前一句派生 出来的,显得浑然一体,贴切自然。 绿鸭浮水,数数一双四只; 赤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佚名
“绿”与“赤”,属颜色相对,其谐音即“陆”(六 的大写)与“尺”。利用加法运算,“一双四只”相加得 “陆”,“九寸十分”相加得“尺”。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联: 25
匕鸭游池,翩翩卓卓三双一只; 尺鱼戏水,沉沉浮浮九寸十分。 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百病百方,焉致以羊易牛。 —
中药店联 佚名
此联选词精当,用典巧妙,“采暗语而避明 言”,以形象的比喻告诫为医者须牢记“一药一 性”,不可胡使;“百病百方”,休要乱用。引申 开去,就是凡事应注意其特殊性,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济 阳人,力倡新政,积极参与变法维新,为“戊戌六君子” 之一。
这副自题联正是作者献身进步事业高尚品格及务
实精神的生动写照。上联以“铁”喻刚强,言立场之稳, 铁骨铮铮;下联以“银”喻明亮,言读书之益。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万里胆包身。 —韩国钧
此联是八十三岁高龄的爱国名士韩国钧先生赠给陈 毅同志的。 26
“六家”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个学派 的总称。上联用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事。下 联用唐代名臣李昭德之事。极赞陈毅同志文武双全,胆略 过人。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翁同,
翁同..(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熟人。 清咸丰状元,为光绪帝师。著有《瓶庐诗文稿》等。 此联生动地说明了作文须见情、交友应知心的 道理,语不求丽,平中见工。“性情”对“风雨”, 妙不可言。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冯云山
冯云山(1822—1852),广东花县人。1843 年与洪 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后参与组织金田起义,任前导副军 师。建立太平天国后,被封为南王。
此联既通俗,又含蓄,尤以“栖”、“活”二字运用 最妙,前者含蓄积之意,后者抒奋发之情。张贴于自己 的私塾门上,较好地起到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 数点雨声风约住, 一枝花影月移来。 —佚名
27
风能约雨,月可移花,算得是想象奇特了。作者将 “风”、“月”人格化,并在动中勾勒出一幅雨声住、花影 斜的恬静夜色,可谓妙笔传神,这都得益于运用了“约”、 “移”两个字,非此二字不能用也。 天地心从数点见, 山河春借一枝回。 —佚名
全联吟梅不见一个“梅”字,却让人见其影, 闻其香。上句“数点”,下句“一枝”,皆为状梅 之词,可谓妙笔,全联对仗甚工,诗韵满纸,是 一副不错的咏梅联。 闲锄明月种梅花; 漫* 疏帘邀燕子。 —张洪斋
张洪斋,生卒不详。
据传这副对联是张洪斋与书友冯汝弼,一天傍晚共 坐楼台赏月,冯托古人句出上联,张亦借古人句对出的。 联中连用动词,属连谓句式,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柳摇台榭东风软; 花压阑干春画长。 —佚名
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语
若惊
人,必须炼字。此联就在炼字上见功力,一个“软”,把 柳丝轻盈婀娜之态写了出来。看来,这“软”比“暖”、 “轻”皆佳,富有情意绵绵的人情味。 28
春藏柳谷莺先觉, 露滴松枝鹤有声。 —佚名
柳浪闻莺,松涛鹤语,这已是古今墨客文人时见吟 哦的对象,此联语意出奇,上联将春活化“藏”于 柳谷,让莺先发觉,饶有情趣,下联妙在露水滴松 枝、松枝无语“鹤有声”。诗意雅丽,沁人心扉。 买春输一刻; 度腊剩三更。 —佚名
旧时除夕,家家燃烛秉炬守岁。有的把对联描在蜡 烛上,俗称“蜡烛对”。这副对联就是典型的“蜡烛对”。 上联化用“春宵一刻值千金”句;下联化用“腊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