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高考化学一轮课时检测(7)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烧瓶中分别收集的是两种气体,烧瓶内导管口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品红试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烧瓶中试液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大于乙 B.两试液均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小于乙
C.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D.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甲中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不能 13.(2014·金湖中学模拟)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
工业制硫酸铜的方法很多。
(1)方法一、用浓硫酸和铜制取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法的最大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说出调整pH为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滤液得到无水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选D CO2也能产生①④中的实验现象,酸性气体一般都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实验⑤说明气体有还原性,结合后续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是SO2。
5
2.选C C项中浓硫酸既有氧化性也有酸性作用。
3.选D 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H2SO3属于中强酸,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H2SO3中S元素呈+4价,因此H2SO3在反应中既表现酸性,又表现还原性与氧化性,SO2与Ba(NO3)2、Na2S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3SO2+2H2O+Ba(NO3)2===BaSO4↓+2NO↑+2H2SO4,3SO2+2Na2S===3S↓+2Na2SO3。
4.选B 四个实验的现象分别是①Na2CO3·10H2O晶体由块状变成粉末;②鲜梨块脱水变干;③小试管中有针状晶体析出;④盛水的烧杯中水面下降,浓硫酸的液面上升。
5.选A 在加热的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NO3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A不正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SO2溶于水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显红色,C正确;S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6.选A 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SO2 ,SO2 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SO2 溶于水显酸性,试液c中石蕊试液显红色,SO2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SO2不能氧化碘化钾,所以d中溶液不会变蓝色。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有可能析出白色的硫酸铜固体。
7.选AC A项,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正确;
+
+
+
-
B项,电解过程中的阳极反应主要为:2Cl-2e===Cl2↑,2Fe2+ Cl2===2Fe3+2Cl,
-
-
+
+
-
错误;C项,该方法对H2S的吸收率达99%以上,并可制取H2和S,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正确;D项,点燃充分燃烧的方法产生SO2污染,错误。
8.选D A项,通过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与分离,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正确。B项,二氧化硫先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微溶物质,再进一步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钙,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正确。C项,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KMnO4把二氧化硫氧化。说明SO2有还原性,正确。D项,浓硫酸不能改写为离子形式,错误。
9.解析:(1)CO还原SO2的生成物应该是CO2和单质硫,化学方程式为2CO+SO2===S+2CO2。
(2)①反应中亚硫酸钠是还原剂,S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变化2个单位。碘酸钾是氧化剂,I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变化5个单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2,化学方程式为
5Na2SO3+2KIO3+1H2SO4===5Na2SO4+ 1K2SO4+1I2+1H2O。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有5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单质是0.5 mol。 (3)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沉淀是硫酸钡。
(4)如果钝化,则铁被氧化膜覆盖,不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应该是无明显现象。
6
答案:(1)2CO+SO2===S+2CO2
(2)①5Na2SO3+2KIO3+1H2SO4===5Na2SO4+1K2SO4+1I2+1H2O。 ②KIO3 0.5 (3)A (4) 无明显现象
10.解析:(1)可以使用品红溶液来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碘单质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成正六价的硫而本身被还原成负一价的碘。(2)改进以后的装置少了加热的部分,相对来讲安全程度要高。再者就是这样的装置可以随时控制二氧化硫的生成量,避免过多的二氧化硫产生从而污染空气。
(3)利用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特性来进行检验。 答案:(1)品红溶液
SO2+I2+2H2O===SO24+2I+4H
-
-
+
(2) ①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 ②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 (3)
实验操作 步骤2: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再滴入过量2 mol/L盐酸,振荡 步骤3:用试管取适量步骤2所得滤液,向其中(或试管中)滴入过量的1 mol/L Ba(OH)2溶液[或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2~3滴(或过量)的2 mol/L盐酸],振荡。 11.解析:(1)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选B、D。
(2)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在试管底部看到的灰白色沉淀是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无水硫酸铜。
(3)反应中生成的淡黄色固体是硫,持续加热,硫被浓硫酸氧化。 (4)丙方案用H2SO4的量少,且没有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产生。
(5)铜片有还原性,能被氧化成铜离子,过氧化氢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水,稀硫酸提供氢离子。
答案:(1)BD
(2)灰白色物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CuSO4 (3)S+2H2SO4(浓)=====3SO2↑+2H2O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由浓变稀,稀硫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 (4)①产生等量的硫酸铜,消耗的硫酸更少 ②不产生污染物SO2
7
△
预期现象与结论 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SO23。 -若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HSO3。 -(5)H2SO4+Cu+H2O2===CuSO4+2H2O
12.选A 本题考查了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方面,因SO2溶解度大于CO2,烧瓶甲内气体压强明显减小,气球鼓胀的程度甲大于乙;化学性质方面,SO2有漂白性,甲烧瓶中因充有SO2,品红试液褪色,而乙烧瓶中无此现象;滴加BaCl2溶液中,均不能产生白色沉淀,A正确。
13.解析:(1)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SO2、H2O,进而得出化学方程式;缺点是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2)①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Fe2(SO4)3和H2O,Cu把Fe3还原为Fe2;热空气中的
+
+
O2在酸性条件下,把Fe2氧化为Fe3,进而可得离子方程式。
+
+
②pH为4时,Fe3完全水解转化为Fe(OH)3沉淀;对硫酸铜溶液进行加热、蒸发可得
+
无水硫酸铜。
答案:(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产生有污染的气体
(2)①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 4Fe2+4H+
+
+
+
+
+
+
+
△
O2===4Fe3+2H2O
+
②使Fe3完全沉淀 加热、蒸发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