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1:57:38

教学重点:巩固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小组讨论:

1.举例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47页“整理与练习”第1、2题。 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 2.完成教材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第3、4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再指名说说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写数,最后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48页“整理与练习”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数是质数?合数呢?

(2)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48页“整理与练习”第8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 2.完成教材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第9~12题。 (1)第9题。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思考:怎样求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以及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3)第11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想一想,要求“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实际上是求什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第12题。

理解题意,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就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答后,让学生在日历表上全出来,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练习”第13题。 让学生按要求找数。

观察找的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找几个数验证自己的发现。 4.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练习”第14题。

引导学生按要求填表,描点连线。再观察特点,找出规律。 四、反思总结

组织学生完成“评价与反思”,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除0以外的自然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探索和与积是奇数还是偶数,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奥秘,体会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谁来说说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学生交流。

小结: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它们之间有着怎样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探索和的奇偶性。 (1)活动一。

提出活动要求: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

数还是偶数。

出示表格,学生填表。

观察自己和小组其他同学的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明确: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系。

教师小结规律并板书:

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 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谈话:你能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学生举例验证。如:两个偶数20+22=44,和是偶数;两个奇数21+23=44,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21+22=43,和是奇数。

提问: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任意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呢?(奇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们都是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

学生翻书看看左右两页的页码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在草稿本上任意写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看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活动二。

提出活动要求: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的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学生独立写加法算式探究规律。

小组讨论: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练习:1+3+5+……+99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里一共是50个奇数相加,和一定是偶数。 2.探索积的奇偶性。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几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的变化。那么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请你自己寻找探索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寻找探索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探索规律时可以多写一些算式,并进行比较;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才能发现规律;举例和验证时发现规律的好方法。

第四单元 课题:分数的意义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三年级时,我们两次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3、小组活动。

4、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教学重点:巩固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小组讨论: 1.举例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47页“整理与练习”第1、2题。 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 2.完成教材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第3、4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再指名说说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写数,最后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48页“整理与练习”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数是质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