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学生读题。
谈话:每题至少写出一个数,能多写的可以多写些。 学生独立写数,并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汇报本组写出的数,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在百数表中发现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说出2和5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吗?今天我们要研究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1、大家觉得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大胆猜猜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
请大家在书本的百数图上把3的倍数用○圈出来,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完成后:现在大家觉得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与个位数字有关吗? 二、交流共享:
1、那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1)请每小组任意选择4个3的倍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些数,看看各用了多少颗珠子。并填好记录表 :
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3)汇报交流
(2)请仔细观察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引导:数的某一位上是几,计数器的那一位上就拨几颗珠; 理解:计数器上算珠的总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2、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了吗?也就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那么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请大家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口答,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在有余数的算式后面画上记号。 汇报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课堂总结
1.谈话:数学史很有趣的,数与数之间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本第34页“你知道吗”,再与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
2.小结:如果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课题:质数和合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发现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 3.进一步体会探究数的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谈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自然数进行研究,也要将它们分类,不过这次的分类标准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那么分成几类呢?每一类叫什么名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教材第37页例6。 (1)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 学生独立填空并汇报。
(2)指名说一说这几个数各有多少个因数。提问:如果把这6个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类?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汇报。
(3)指名说出分类方法,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意见并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分类法更能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个数方面的共同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每种分类方法进行点评,只要合理都应给予鼓励。 谈话:为了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的个数方面的特点,我们就把这六个数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另一类是不止两个因数的。
学生在小组里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类,集体汇报。
(4)指出:2、3、5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5)谈话:非零自然数中,最小的是1。1的因数有几个?它是质数吗?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1的因数只有1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试一试”。
谈话:我们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那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作出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共同评议。
提问:你为什么认为7是质数,4和10是合数? 指名口答。
谈话:把这一道题和例1结合起来看一看,10以内的数中有哪几个是质数?
说给同桌听。
教师小结:10以内的质数有2、3、5、7,大家要熟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11~20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的? 强调: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这些常用的质数要记住。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谈话: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些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合数和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知道了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和1。
第三单元 课题:分解质因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谁来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学生反馈。
2.提问:1~20的自然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指名学生口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