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3:46:55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这历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回答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若要问我哲学是什么,怕也无法给予一个准确的回答,只能阐述一些关于哲学思想的理解,进而希望能得到关于哲学是什么的一点头绪。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出身于爱非斯王族,本应是王位的继承人,却因热衷于哲学而将王位让给了弟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热爱可以让一个人抛却所有。在真正热爱的事物面前,天地万物都会黯然失色,为其让路。

他远离城邦政治,潜心于一种神秘的沉思生活,由此造成了他哲学思想的极度晦涩。“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我最推崇的一种哲学思想。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样的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事物在变,却又不全变,在变化的同时必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变的东西,所以才说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样的河流。而我们个体既存在又不存在,因为我们本身在变,存在的是未来的自己,过去的自己已经不存在了。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这也是他辩证思想的一种体现。因而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家庭、亲人、爱人、朋友等等,我们不可能在人生中两次拥有同样的他们。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会只有一次,无论好坏,错过就是错过了,你不能叫停更不可能要求重来。况且即使重来,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存在的机会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次机会了,也许目的相同,环境相同,但你确实已经错过了原来的那次机会。当然,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而不像他的弟子克拉底鲁一样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若事物在你用语言表述的一瞬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那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事物是什么,事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也失去了认识事物的必要性。

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一种教会我们辩证的看待事物的途径,抑或是一种警戒,警戒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批判。

自知其无知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神说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不是因为苏格拉底更有智慧,而是因为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如是说。认识自己,是作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本质,自我节制,自我约束,用人的理智去追求人生价值和最高目标。这不仅能够认识自身表面的优点和缺点,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深层的能力,潜力,动机,情感,性格和意志,对自己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合乎实际的估价,以便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以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航向,最终达到理想境界,超常发挥自身的能量。

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固然能使人进步,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不免也是“自知其无知”。如果只是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不去理睬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我行我素,盲目的自信和骄傲自满,或是强烈的自卑感和自我封闭,就会造成无知的举动。

他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

苏格拉底的学说的确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

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老夫子,都不是让我们安于无知。我们知道自己的无知之后,不能安于这种状态,而应该尽一切可能,去寻求对未知世界的把握。知道无知是进步,安于无知就是堕落了。韦编三绝,是老夫子时无知的态度,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未知舌界的探索精神,也构成了世界进步与发展的推动力量。看看日新月异的世界,你就知道克服无知的渴望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了。

用卢梭的话说,人生未是自由的,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那就让我们用打破枷锁的努力,去证明苏格拉底的咸语吧,这样的努力会让我们成为天下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先后同城邦中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以及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们进行谈话,这些人都自认自己具有智慧,并以此为荣。然而,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其实这些人并不拥有智慧,他们至多是在某一方面拥有高超的技巧与相对丰富的知识。例如,政治家擅长论辩,工匠擅长工艺,而诗人的作品则依赖于他们的天性和灵感。但是对于诸如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这类与智慧相关的问题,他们和苏格拉底一样无知。所不同的是,这些人似乎并不承认这一点,他们仍然认为自己对于本专业之外的事情也无所不知,具备超越于常人的智慧。当看清了这一点之后,苏格拉底领悟了神谕的意义。与政治家、诗人、工匠自负的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相比,苏格拉底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认识其实就是对于自己的“知”,就是智慧。在苏格拉底看来,神谕的意义就是要借由自己的名字告诉人们,要看到自己的无知,乃至人的无知,从而认识到只有神才拥有真正的智慧。

如果我们抛开其中的神学迷信意味,不难发现这一命题对人类的启示。与自负与傲慢相比,谨慎的谦卑也许更具有智慧,它至少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难以企及的奥秘和难以理解的神奇,我们更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的神。其实,一个自满的心究竟还能装下多少智慧的果实呢,也许,能够低下头来,学会谦卑与敬畏的人,才能拥有无限的智慧。

苏格拉底讨论问题时,总认为自己对于所要讨论的问题一无所知,在这种所谓“无知”的前提下听别人的见解、理论。这种态度不是虚伪,不是做作,因为苏格拉底的确时时刻刻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止于他,一切人的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痴愚之中,因为他们不明白人最须明白的真善美的本质。他认为聪明的人自许的自知其实是他们最大的缺点,而他们的智慧恰恰也正是被这些缺点所淹没了,所以,他们其实都是无知的。

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这一训诫十分重要。柏拉图也说:“所谓智慧,无非是实施这一箴言。”格拉底说,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自己的无知。这并不是谦逊,而是自知之明,知其无知之知。先哲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又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自古中国也有“大智若愚”之说。无论哪一门学问,只有入门者才会洞察其中的难点和未知领域,因为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识才有可能察觉自己的无知。要去尝试开门才知道我们面前的大门尚未开启。柏拉图的一点精辟见解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知的人用不着去求知,因为他们已经是知者;无知的人更不会去求知,因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无知而不自知,坐井观天,好高骛远,这便是虚妄。德尔斐神庙的墙上曾镌刻着三句神谕,“认识你自己”,“凡事不可过分”和“自恃者必毁”。我们之为人,就必须对人的必死性、不完善性和有限性有充分的认识。虚妄的结果只能是自毁。

学海无涯,所以,当我们自知无知时,我们有才会不断求知的欲望。伊斯兰教有圣训道:“学习,从摇篮到坟墓。”这句圣训简单明了,却道出了一个真理:“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不论学了多少知识、学了多久知识,于无涯的知识而言,每个人都是无知者。

自知无知,不仅是一种做学问的境界,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生活在喧

嚣的现代都市的我们,更需要有这份自知无知的泰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搜索更多关于: 哲学是什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这历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回答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若要问我哲学是什么,怕也无法给予一个准确的回答,只能阐述一些关于哲学思想的理解,进而希望能得到关于哲学是什么的一点头绪。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出身于爱非斯王族,本应是王位的继承人,却因热衷于哲学而将王位让给了弟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热爱可以让一个人抛却所有。在真正热爱的事物面前,天地万物都会黯然失色,为其让路。 他远离城邦政治,潜心于一种神秘的沉思生活,由此造成了他哲学思想的极度晦涩。“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我最推崇的一种哲学思想。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我们既踏进又不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