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5《河中石兽》(第3课时)导学案
25《河中石兽》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3、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通假字
曳铁钯 “____”通“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为 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 3.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________ 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 今义: (3)是非木柿
古义:________ 今义: (4)阅十余岁
古义:________ 今义: (5)盖石性坚重
古义:________ 今义: (6)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 今义: 4.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_______) 二、研读共品:
1.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三、互助释疑
寺僧、讲学家的方法为什么不对,而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四、巩固拓展: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1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三、互助释疑:
寺僧、讲学家的方法为什么不对,而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四、巩固拓展: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五、总结提高:
师友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